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 断奶仔猪腹泻对养猪业的影响 | 第12-13页 |
2 ETEC F18致病机理 | 第13页 |
3 中国地方猪品种ETEC F18抗病育种现状 | 第13-14页 |
4 仔猪细菌性腹泻模型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5 猪E coli F18抗性调控通路和相关基因 | 第15-20页 |
5.1 鞘糖脂生物合成—球系列通路相关基因 | 第15-18页 |
5.2 TLR4信号通路相关基因 | 第18-19页 |
5.3 其他免疫相关基因 | 第19-20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梅山猪断奶仔猪腹泻模型的建立 | 第21-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9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1-24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1.1.2 实验菌株 | 第21页 |
1.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1.1.4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1.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2-24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1.2.1 攻毒前准备 | 第24-27页 |
1.2.2 仔猪攻毒及样品采集 | 第27-28页 |
1.2.3 肠道中E. coli F18计数和黏附情况 | 第28-29页 |
1.2.4 肠道组织病理检测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2.1 梅山猪仔猪攻毒前体内常见致腹泻病原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2.2 E. coli F18抗性与敏感型个体的筛选 | 第30-32页 |
2.2.1 攻毒后症状表现 | 第30页 |
2.2.2 E. coli F18检测和计数 | 第30-31页 |
2.2.3 小肠上皮细胞黏附试验 | 第31-32页 |
2.3 肠道组织的病理剖检变化 | 第32-34页 |
3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梅山猪E. coli F18抗性型和敏感型资源群体的调控通路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 | 第36-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1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36页 |
1.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6页 |
1.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6页 |
1.1.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6-37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7-41页 |
1.2.1 组织总RNA的提取 | 第37页 |
1.2.2 RNA的检测 | 第37-38页 |
1.2.3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8-40页 |
1.2.4 mRNA反转录 | 第40页 |
1.2.5 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PCR扩增验证 | 第40页 |
1.2.6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0-41页 |
1.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2.1 总RNA的纯度与完整性 | 第41页 |
2.2 荧光定量引物常规PCR检测结果 | 第41-42页 |
2.3 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 | 第42-43页 |
2.4 各基因在梅山猪E. coli F18抗性型和敏感型个体间的表达水平分析 | 第43-48页 |
2.4.1 鞘糖脂生物合成—球系列通路相关基因在梅山猪E. coli F18抗性型和敏感型个体间的表达水平分析 | 第43-45页 |
2.4.2 TLR4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梅山猪E.coli F18抗性型和敏感型个体间的表达水平分析 | 第45-47页 |
2.4.3 免疫相关基因在梅山猪E. coli F18抗性型和敏感型个体间的表达水平分析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54页 |
3.1 鞘糖脂生物合成—球系列通路相关基因E. coli F18抗性/敏感型梅山猪中的表达 | 第49-50页 |
3.2 TLR4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E. coil F18抗性/敏感型梅山猪中的表达 | 第50-51页 |
3.3 免疫相关基因在E. coli F18抗性/敏感型梅山猪中的表达 | 第51-53页 |
3.4 小结 | 第53-54页 |
全文小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