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化的多校区容灾系统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多校区虚拟化容灾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11-12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虚拟化技术介绍 | 第13-22页 |
2.1 虚拟化发展史 | 第13-14页 |
2.2 虚拟化技术的概念 | 第14-16页 |
2.3 容灾的概念 | 第16-17页 |
2.3.1 数据级别容灾 | 第16页 |
2.3.2 应用级别容灾 | 第16页 |
2.3.3 业务级容灾 | 第16-17页 |
2.4 虚拟化技术的好处 | 第17-18页 |
2.5 虚拟化技术介绍 | 第18-20页 |
2.6 小节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虚拟化可用性算法 | 第22-52页 |
3.1 服务器合并率算法 | 第24-27页 |
3.1.1 CPU合并率算法 | 第25-27页 |
3.1.2 计算内存合并率算法 | 第27页 |
3.1.3 网卡合并率算法 | 第27页 |
3.2 集群服务器合并率算法 | 第27-34页 |
3.3 高可用性HA算法优化 | 第34-46页 |
3.4 多校区容灾服务器合并率和可用性算法 | 第46-51页 |
3.5 小节 | 第51-52页 |
第四章 虚拟化容灾部署及演练 | 第52-76页 |
4.1 系统规划 | 第52-57页 |
4.2 配置大二层网络 | 第57-63页 |
4.3 配置共享存储 | 第63-66页 |
4.4 设置和连接多校区的虚拟机管理中心 | 第66-69页 |
4.5 容灾演练 | 第69-74页 |
4.6 小节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6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