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CO2近临界点冷却换热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说明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制冷剂替代开始研究第11-12页
        1.1.2 自然工质CO_2第12-13页
        1.1.3 跨临界CO_2制冷技术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3-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跨临界CO_2循环的热力学分析第18-24页
    2.1 跨临界CO_2循环第18-19页
    2.2 跨临界CO_2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第19-21页
        2.2.1 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 分析第19-20页
        2.2.2 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熵分析第20-21页
    2.3 性能分析第21-23页
        2.3.1 模型建立第21-22页
        2.3.2 压力和出口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近临界区CO_2热物性及换热机理分析第24-37页
    3.1 CO_2近临界区物性第24-29页
        3.1.1 CO_2物性参数分析第25-26页
        3.1.2 CO_2物性参数微观分析第26-28页
        3.1.3 CO_2近临界区第28-29页
    3.2 CO_2近临界区换热机理及相关关联式第29-33页
        3.2.1 近临界区CO_2换热机理第29页
        3.2.2 超临界CO_2管内换热关联式和压降关联式第29-33页
    3.3 近临界区CO_2流体换热理论分析方法第33-35页
        3.3.1 因次分析方法第33-34页
        3.3.2 流体动力学类比法第34页
        3.3.3 数值解法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4章 跨临界CO_2气体冷却器的实验研究第37-49页
    4.1 跨临界CO_2循环实验装置第37-40页
    4.2 实验内容第40-41页
        4.2.1 实验目的及内容第40-41页
        4.2.2 实验步骤第41页
    4.3 实验结果分析第41-46页
        4.3.1 实验不确定度分析第41-42页
        4.3.2 制冷剂质量流量对换热的影响第42-45页
        4.3.3 压力对换热系数的影响第45-46页
        4.3.4 冷却水流量对换热系数的影响第46页
    4.4 实验关联式的建立第46-47页
    4.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5章 近临界区CO_2管内传热模拟计算第49-56页
    5.1 模型假设第49页
    5.2 气体冷却器结构参数第49-50页
    5.3 气体冷却器换热计算第50-51页
    5.4 编程仿真第51-53页
    5.5 仿真结果分析第53-55页
    5.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6.1 结论第56页
    6.2 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圆管内凝结液膜分布及换热特性研究
下一篇:2-甲基呋喃/汽油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