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石墨烯负载零价纳米铁去除水中砷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环境中的砷污染第12-18页
        1.1.1 砷的存在第12页
        1.1.2 砷的毒性及危害第12-14页
        1.1.3 砷污染的治理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 铁基材料在含砷废水中的应用第18-20页
        1.2.1 铁(氢)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对砷的去除第18-19页
        1.2.2 零价铁及其复合材料对砷的去除第19-20页
    1.3 石墨烯及其应用研究第20-26页
        1.3.1 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第21-22页
        1.3.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第22-25页
        1.3.3 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第25-26页
        1.3.4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水处理当中的应用第26页
    1.4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26-28页
        1.4.1 研究目的第26-27页
        1.4.2 研究内容第27-28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8-37页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8-29页
        2.1.1 实验试剂第28-29页
        2.1.2 实验仪器第29页
    2.2 实验分析方法第29-31页
        2.2.1 pH 的测定第29-30页
        2.2.2 砷的测定第30-31页
    2.3 石墨烯、零价纳米铁及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1-33页
        2.3.1 氧化石墨(GO)的制备方法第31-32页
        2.3.2 石墨烯(RGO)的制备第32页
        2.3.3 零价纳米铁(NZVI)的制备[80, 81]第32-33页
        2.3.4 石墨烯负载零价纳米铁(RGO-NZVI)的制备第33页
    2.4 材料表征方法第33-36页
        2.4.1 X 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3页
        2.4.2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3-34页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4页
        2.4.4 比表面积分析(BET)第34页
        2.4.5 Zeta 电位第34-35页
        2.4.6 负载铁含量的测定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RGO-NZVI 对 As(Ⅲ)和 As(Ⅴ)去除性能的研究第37-60页
    3.1 样品的特性分析第37-43页
        3.1.1 X 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第37-38页
        3.1.2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第38-40页
        3.1.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结果第40-41页
        3.1.4 比表面积(BET)分析结果第41-42页
        3.1.5 Zeta 电位的分析结果第42-43页
        3.1.6 负载铁含量的测定结果第43页
    3.2 石墨烯负载零价纳米铁对 As(Ⅲ)和 As(Ⅴ)的去除第43-49页
        3.2.1 不同初始浓度对 As(Ⅲ)和 As(Ⅴ)去除的影响第43-45页
        3.2.2 吸附时间对 As(Ⅲ)和 As(Ⅴ)去除的影响第45-46页
        3.2.3 溶液初始 pH 对 As(Ⅲ)和 As(Ⅴ)去除的影响第46-48页
        3.2.4 反应温度对 As(Ⅲ)和 As(Ⅴ)去除的影响第48-49页
    3.3 RGO-NZVI 对 As(Ⅲ) AND AS (V)去除性能的分析第49-58页
        3.3.1 吸附等温线分析第49-53页
        3.3.2 吸附动力学分析第53-56页
        3.3.3 RGO-NZVI 去除 As (III) 和 As(Ⅴ)的机理分析第56-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NZVI 和 RGO 对 As(Ⅲ)和 As(Ⅴ)去除性能的研究第60-75页
    4.1 NZVI 对 As(Ⅲ)和 As(Ⅴ)的去除第60-66页
        4.1.1 吸附时间对 As(Ⅲ)和 As(Ⅴ)去除的影响第60-61页
        4.1.2 溶液初始 pH 对 As(Ⅲ)和 As(Ⅴ)去除的影响第61页
        4.1.3 反应温度对 As(Ⅲ)和 As(Ⅴ)去除的影响第61-62页
        4.1.4 吸附等温线的研究第62-64页
        4.1.5 吸附动力学的研究第64-66页
    4.2 RGO 对 As(Ⅲ)和 As(Ⅴ)的去除第66-72页
        4.2.1 吸附时间对 As(Ⅲ)和 As(Ⅴ)去除的影响第66-67页
        4.2.2 溶液初始 pH 对 As(Ⅲ)和 As(Ⅴ)去除的影响第67页
        4.2.3 反应温度对 As(Ⅲ)和 As(Ⅴ)去除的影响第67-68页
        4.2.4 吸附等温线的研究第68-70页
        4.2.5 吸附动力学的研究第70-72页
    4.3 NZVI、RGO 和 RGO-NZVI 去除 As(Ⅲ) 和 AS (V)的对比第72-73页
        4.3.1 吸附时间的对比第72页
        4.3.2 溶液初始 pH 影响的对比第72页
        4.3.3 反应温度影响的对比第72-73页
        4.3.4 等温吸附线的对比第73页
        4.3.5 吸附动力学的对比第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结论与展望第75-78页
    1 结论第75-76页
        1.1 石墨烯负载零价纳米铁的制备和表征第75页
        1.2 RGO-NZVI 去除水中 AS (Ⅲ) 和 AS (V)第75-76页
    2 创新点第76页
    3 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目录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附件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表流人工湿地中重金属的迁移及累积规律研究
下一篇:基于生态视角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