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渗透性变化规律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土壤颗粒的迁移沉积对渗透性改变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3 核磁共振仪对孔隙度以及渗透性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渗透性实验及渗透性变化原因分析 | 第16-41页 |
2.1 土柱试验 | 第16-18页 |
2.2 渗透性变化分析 | 第18-25页 |
2.2.1 土柱整体渗透性变化 | 第18-21页 |
2.2.2 土柱各分层渗透性变化 | 第21-25页 |
2.3 孔隙度及孔隙结构变化 | 第25-34页 |
2.3.1 各土柱孔隙度变化 | 第25-28页 |
2.3.2 上层孔隙度变化比较 | 第28-30页 |
2.3.3 中层孔隙度变化比较 | 第30-32页 |
2.3.4 下层孔隙度变化比较 | 第32-34页 |
2.4 粒级配比变化 | 第34-40页 |
2.4.1 各土柱粒级配比变化 | 第34-35页 |
2.4.2 上层粒级配比变化比较 | 第35-37页 |
2.4.3 中层粒级配比变化比较 | 第37-38页 |
2.4.4 下层粒级配比变化比较 | 第38-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基于核磁共振T2谱稀土渗透参数计算 | 第41-54页 |
3.1 核磁共振T2谱孔隙结构计算 | 第41-47页 |
3.1.1 核磁共振反演公式 | 第41-43页 |
3.1.2 基于随机游走模拟核磁响应原理的表面弛预率计算 | 第43-45页 |
3.1.3 孔隙结构分布评价 | 第45-47页 |
3.2 孔隙度与孔隙分布对渗透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 核磁共振渗透性系数计算模型 | 第49-53页 |
3.3.1 自由流体模型(Coates模型) | 第50页 |
3.3.2 核磁共振T2谱平均T2模型(SDR模型) | 第50-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基于Geo-Studio软件的渗流场模拟 | 第54-63页 |
4.1 参数计算 | 第54-55页 |
4.2 不考虑分层渗流模拟结果 | 第55-58页 |
4.3 考虑分层渗流模拟结果 | 第58-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