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休眠的定义及分类 | 第10-11页 |
1.3 梨种子休眠原因 | 第11-13页 |
1.3.1 种皮抑制 | 第11页 |
1.3.2 种胚抑制 | 第11-12页 |
1.3.3 激素调控 | 第12页 |
1.3.4 其他要素 | 第12-13页 |
1.4 梨种子休眠解除方法 | 第13-14页 |
1.4.1 低温层积 | 第13页 |
1.4.2 激素处理 | 第13-14页 |
1.4.3 综合处理 | 第14页 |
1.5 豆梨的应用 | 第14-15页 |
1.6 梨种子休眠调控 | 第15-18页 |
1.6.1 休眠相关的基因 | 第15-16页 |
1.6.2 激素对种子休眠的调控 | 第16-17页 |
1.6.3 糖代谢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 第17-18页 |
1.7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豆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糖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 | 第20-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0-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2.1 豆梨种子层积不同时间的萌发率 | 第29页 |
2.2 层积不同时期种子内糖类物质变化 | 第29-30页 |
2.3 层积不同时期种子内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 | 第30-31页 |
2.4 层积不同时期糖代谢及激素信号因子基因表达量变化 | 第31-35页 |
2.5 蔗糖合成酶反义链处理后种子萌发情况 | 第35-36页 |
2.6 蔗糖合成酶反义链处理后糖类物质含量变化 | 第36-37页 |
2.7 蔗糖合成酶反义链处理后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 | 第37-38页 |
2.8 蔗糖合成酶反义链处理后糖代谢和激素信号因子基因表达量变化 | 第38页 |
3 讨论 | 第38-41页 |
第三章 GA20氧化酶基因在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的作用 | 第41-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2.1 GA20氧化酶反义链处理后种子萌发情况 | 第42-43页 |
2.2 GA20氧化酶反义链处理后糖类物质含量变化 | 第43-44页 |
2.3 GA20氧化酶反义链处理后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 | 第44-45页 |
2.4 GA20氧化酶反义链处理后糖代谢和激素信号因子基因表达量变化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外源糖和激素对打破梨种子休眠的作用研究 | 第47-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2.1 外源糖和激素处理后种子萌发情况 | 第48-49页 |
2.2 外源糖和激素处理后糖类物质含量变化 | 第49-50页 |
2.3 外源糖和激素处理后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 | 第50-51页 |
2.4 外源糖和激素处理后糖代谢及激素信号因子基因表达量变化 | 第51-52页 |
3 讨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