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多元联动模式构建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2、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国外研究动态及评价 | 第13-15页 |
2、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15-18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页 |
1、研究思路 | 第18页 |
2、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可能创新点 | 第18-20页 |
一、相关概念厘定及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一)相关概念厘定 | 第20-22页 |
1、重度残疾人 | 第20-21页 |
2、居家托养服务 | 第21-22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1、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2页 |
2、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22-23页 |
二、陕西省重度残疾人基本情况及其现行居家托养模式 | 第23-29页 |
(一)陕西省重度残疾人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1、二级重残比重大 | 第24页 |
2、重度残疾人城乡分布悬殊 | 第24页 |
3、重残家庭贫困问题突出 | 第24-25页 |
(二)陕西省现行社区化居家托养服务模式 | 第25-29页 |
三、陕西省现行居家托养模式困境及成因分析 | 第29-36页 |
(一)陕西省现行居家托养模式困境 | 第29-33页 |
1、居家托养服务覆盖面小 | 第29-31页 |
2、专业服务队伍建设乏力 | 第31-32页 |
3、机构居家服务能力发展受限 | 第32-33页 |
4、居家服务评估机制不健全 | 第33页 |
(二)陕西省现行居家托养模式困境成因分析 | 第33-36页 |
1、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 第34页 |
2、托养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 | 第34-36页 |
3、各托养主体间缺乏有效协作 | 第36页 |
四、国内外居家托养模式实践经验与启示 | 第36-43页 |
(一)国外居家托养模式实践经验与启示 | 第36-38页 |
1、美国社区居家护理服务模式 | 第36-37页 |
2、英国居家照顾服务模式 | 第37-38页 |
3、国外居家托养模式实践启示 | 第38页 |
(二)国内居家托养模式实践经验与启示 | 第38-43页 |
1、上海浦东新区重残居家养护合作模式 | 第38-40页 |
2、长沙市居家托养服务模式 | 第40-41页 |
3、深圳市龙岗区上门服务模式 | 第41-42页 |
4、国内居家托养模式实践启示 | 第42-43页 |
五、陕西省居家托养服务多元联动模式构建及分析 | 第43-59页 |
(一)居家托养服务多元联动模式构建 | 第45-47页 |
(二)居家托养服务多元联动模式分析 | 第47-56页 |
1、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 | 第48-50页 |
2、残联 | 第50-52页 |
3、居家托养服务协会 | 第52-54页 |
4、社会服务组织 | 第54-55页 |
5、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 | 第55-56页 |
(三)多元联动模式运行特征 | 第56-57页 |
1、服务供给多元化 | 第56页 |
2、联动协同参与 | 第56-57页 |
3、网络化实现 | 第57页 |
(四)居家托养服务多元联动模式意义 | 第57-59页 |
1、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 第58页 |
2、满足多样化居家服务需求 | 第58页 |
3、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 | 第58-59页 |
4、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 第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