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1.城市公共基础设施 | 第19-20页 |
2.公共基础设施可持续性 | 第20页 |
3.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管理 | 第20-21页 |
(二)基本理论 | 第21-23页 |
1.公共产品理论 | 第21页 |
2.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2页 |
3.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二、延安市老城区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的现状 | 第23-33页 |
(一)延安市老城区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的发展沿革 | 第23-25页 |
1.规划管理 | 第23-24页 |
2.建设管理 | 第24页 |
3.运营管理 | 第24-25页 |
(二)延安市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 | 第25-29页 |
(三)延安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 第29-33页 |
三、延安市老城区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3-41页 |
(一)数据分析 | 第33-39页 |
1.现状评价 | 第34-35页 |
2.满意程度 | 第35-36页 |
3.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二)老城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1页 |
1.管理效率低下 | 第39-40页 |
2.管理模式老化 | 第40页 |
3.执行主体单一 | 第40-41页 |
4.经费保障不足 | 第41页 |
四、延安市老城区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一)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 第41-42页 |
1.人本化意识不足 | 第41-42页 |
2.市场化意识薄弱 | 第42页 |
3.统筹化意识缺失 | 第42页 |
(二)缺乏高效的管理体制 | 第42-43页 |
1.权责关系不明 | 第43页 |
2.监管追责不力 | 第43页 |
3.运行机制僵化 | 第43页 |
(三)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 | 第43-44页 |
(四)缺乏多元的资金来源 | 第44页 |
五、优化延安市老城区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的建议 | 第44-52页 |
(一)更新老城区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理念 | 第44-45页 |
1.政府应当贯彻统筹建管与以人为本理念 | 第45页 |
2.市民应当践行积极参与与主人意识理念 | 第45页 |
3.社会应当遵循理性介入与遵从引导理念 | 第45页 |
(二)完善老城区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体制 | 第45-48页 |
1.健全管理法规制度 | 第46页 |
2.革新管理实施模式 | 第46页 |
3.优化管理机构设置 | 第46-48页 |
(三)明晰老城区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职责 | 第48-49页 |
1.明确管理职责主体 | 第48页 |
2.强化管理问责机制 | 第48-49页 |
(四)保障老城区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实施 | 第49-52页 |
1.多元渠道保障管理经费 | 第49页 |
2.专业培养保障管理团队 | 第49-50页 |
3.数字系统保障管理效率 | 第50页 |
4.可持续性保障管理成效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3页 |
附件 1 | 第57-58页 |
附件 2 | 第58-60页 |
附件 3 | 第60-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