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型钢混凝土柱弯剪承载力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24页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型钢混凝土柱的研究现状第10-20页
        1.2.1 型钢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第10-11页
        1.2.2 型钢混凝土柱破坏模式第11-14页
        1.2.3 SRC 柱的试验研究——日本的试验研究第14-18页
        1.2.4 SRC 柱的试验研究——我国的试验研究第18-20页
    1.3 型钢混凝土柱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0-22页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22-24页
2 SRC 柱受力性能研究第24-40页
    2.1 数据库概况及本文采用数据参数分析第24-26页
    2.2 强度换算第26-27页
        2.2.1 混凝土强度的转换第26页
        2.2.2 实验轴压比与设计轴压比间换算第26-27页
    2.3 短柱承载力性能影响参数分析第27-39页
        2.3.1 静力试验研究概况第27-29页
        2.3.2 低周反复试验研究概况第29-39页
    2.4 本章小节第39-40页
3 SRC 柱承载力模型化方法研究第40-86页
    3.1 SRC 柱抗弯模型化方法研究第40-57页
        3.1.1 叠加法的研究第40-54页
        3.1.2 平截面假定研究第54-56页
        3.1.3 对比中日两国规范抗弯计算结果第56-57页
    3.2 SRC 柱抗剪模型化方法研究第57-76页
        3.2.1 加藤.称原模型第58-59页
        3.2.2 若林.南模型第59-73页
        3.2.3 宫内.南模型第73-75页
        3.2.4 内田.南模型第75-76页
    3.3 抗剪模型化研究方法对比和评价第76-80页
        3.3.1 若林.南模型用于计算试验数据的评价第76-78页
        3.3.2 宫内.南模型用于计算试验数据的评价第78-79页
        3.3.3 内田.南模型用于计算试验数据的评价第79-80页
    3.4 高轴压比构件的模型化抗剪计算的评价第80-84页
        3.4.1 我国高轴压比数据的模型化分析第80-82页
        3.4.2 模型化的公式对高轴压比的研究第82-84页
    3.5 本章小结第84-86页
4 中日两国规范抗剪计算方法对比研究第86-100页
    4.1 我国组合规范抗剪计算第86-89页
        4.1.1 我国对于 SRC 短柱破坏形态的规定第86页
        4.1.2 SRC 短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第86-89页
        4.1.3 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第89页
    4.2 日本钢骨混凝土结构计算标准及解说的抗剪计算第89-93页
        4.2.1 日本 SRC 短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第89-91页
        4.2.2 实例计算与试验数据对比第91-93页
    4.3 中日两国极限抗剪承载力的评价第93-98页
        4.3.1 我国规范、日本解说规范与南宏一方法预测抗剪承载力对比第93-96页
        4.3.2 高强度材料高轴压比的预测值评价第96-98页
    4.4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5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5.1 主要结论第100页
    5.2 研究展望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附录第108-123页
    A. 日本《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标准及解说》构件的极限抗弯承载力第108-114页
    B. 偏压构件和低周反复试验数据库第114-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约理念下的高校老校区医院建筑改造更新研究--以重庆大学B区医院为例
下一篇:高烈度区掉层结构的隔震设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