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2 城市生活污泥的来源与组成 | 第12-13页 |
1.2.1 城市生活污泥的来源 | 第12页 |
1.2.2 城市生活污泥的组成 | 第12-13页 |
1.3 城市污泥的性质 | 第13-15页 |
1.3.1 物理性质 | 第13-14页 |
1.3.2 化学性质 | 第14-15页 |
1.3.3 卫生学指标 | 第15页 |
1.4 污泥处置的发展现状 | 第15-24页 |
1.4.1 污泥处置的方法及存在问题 | 第15-17页 |
1.4.2 国外污泥处置的发展现状 | 第17-21页 |
1.4.3 国内污泥处置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1.4.4 国内外污泥处置的发展趋势 | 第22-24页 |
1.5 污泥制轻质陶粒的新技术 | 第24-25页 |
1.5.1 常规轻质陶粒的性能及主要原料 | 第24页 |
1.5.2 污泥作原料制备陶粒思路的提出 | 第24-25页 |
1.6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1.6.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25-26页 |
1.6.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6页 |
1.6.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污泥制陶粒方案及其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27-35页 |
2.1 污泥处置项目的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2.1.1 污水厂污泥处置现状 | 第27页 |
2.1.2 对该市污泥处置现状的意见 | 第27-28页 |
2.2 污泥量的确定 | 第28-30页 |
2.2.1 污水量的计算 | 第28页 |
2.2.2 污泥量的计算 | 第28-30页 |
2.3 污泥制陶粒工艺的流程和陶粒泥质分析 | 第30-31页 |
2.3.1 污泥制陶粒的工艺流程 | 第30页 |
2.3.2 某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 | 第30页 |
2.3.3 陶粒用污泥污染物限值 | 第30-31页 |
2.4 污泥制陶粒混合料及其配比的确定 | 第31-34页 |
2.4.1 污泥制陶粒混合料的确定 | 第31-32页 |
2.4.2 污泥制陶粒工艺混合料配比的确定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污泥制陶粒工艺的优化 | 第35-50页 |
3.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介绍 | 第35-37页 |
3.1.1 模糊评价法的原理 | 第35页 |
3.1.2 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35-37页 |
3.2 湿法-烧结与干法-烧结 | 第37-42页 |
3.2.1 污泥湿法-烧结制陶粒性能的研究 | 第37-38页 |
3.2.2 污泥干法-烧结制陶粒性能的研究 | 第38-40页 |
3.2.3 建立模型比选湿-法烧结与干法-烧结 | 第40-42页 |
3.3 成球造粒工艺的确定 | 第42-49页 |
3.3.1 造粒技术的种类 | 第42-44页 |
3.3.2 对辊压力造粒机与圆盘搅拌造粒机 | 第44-48页 |
3.3.3 建立模型比选对辊压力造粒与圆盘搅拌造粒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污泥制陶粒工艺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风险分析 | 第50-63页 |
4.1 烧结机理 | 第50-52页 |
4.1.1 烧结过程的类别 | 第50-51页 |
4.1.2 污泥灰烧结的可行性 | 第51-52页 |
4.2 双筒回转窑焙烧技术 | 第52-55页 |
4.2.1 混合生料球的保持力 | 第52-54页 |
4.2.2 温度及时间的控制 | 第54-55页 |
4.3 筛分机理 | 第55-57页 |
4.3.1 生产污泥陶粒的情况分析 | 第55-56页 |
4.3.2 污泥陶粒筛分的工艺流程 | 第56-57页 |
4.4 某市污泥制陶粒工程完整工艺流程确定 | 第57-59页 |
4.5 工艺设备的确定 | 第59页 |
4.5.1 工艺规模 | 第59页 |
4.5.2 主要设备的确定 | 第59页 |
4.6 风险分析 | 第59-62页 |
4.6.1 风险种类分析 | 第59-60页 |
4.6.2 环境风险的表现 | 第60-61页 |
4.6.3 环境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61-6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