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受限玻尔兹曼机的面部运动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1.1 课题来源和意义第8-9页
    1.2 人面部运动识别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正面人脸特征点追踪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面部运动单元识别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受限玻尔兹曼机的研究现状第13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第13-15页
        1.4.1 论文主要内容和目的第13-14页
        1.4.2 论文结构安排第14-15页
第2章 受限玻尔兹曼机简介第15-21页
    2.1 受限玻尔兹曼机的基本模型第15-16页
    2.2 受限玻尔兹曼机的训练算法第16-20页
        2.2.1 Gibbs 采样第17-18页
        2.2.2 基于对比散度的训练算法第18页
        2.2.3 训练参数设置第18-20页
    2.3 受限玻尔兹曼机的模型评估第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基于受限玻尔兹曼机的面部特征点追踪第21-35页
    3.1 面部特征点的追踪流程第21-22页
    3.2 面部特征点的观测值提取第22-26页
        3.2.1 主动形状模型的训练第22-25页
        3.2.2 面部特征点的搜索定位第25-26页
    3.3 面部特征点追踪第26-34页
        3.3.1 基于 RBM 的面部形状先验模型的构建第26-28页
        3.3.2 基于 RBM 的面部形状先验模型的训练第28-31页
        3.3.3 基于先验模型的面部特征点追踪第31-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基于受限玻尔兹曼机的面部运动单元识别第35-47页
    4.1 面部运动单元识别框架第35-37页
        4.1.1 面部运动单元的语义关系第35-36页
        4.1.2 AU 识别算法框架第36-37页
    4.2 面部运动单元观测值提取第37-38页
        4.2.1 特征提取第37页
        4.2.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观测值提取第37-38页
    4.3 面部运动单元识别第38-45页
        4.3.1 基于 RBM 的 AU 识别先验模型的构建第39-42页
        4.3.2 先验模型的训练和推理第42-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5章 面部运动识别实验及结果分析第47-57页
    5.1 面部特征点的追踪实验第47-51页
        5.1.1 在 CK+数据库上的实验第47-50页
        5.1.2 在 MMI 数据库上的实验第50-51页
    5.2 面部运动单元的识别实验第51-56页
        5.2.1 在 CK+数据库上的实验第51-54页
        5.2.2 在 SEMAINE 数据库上的实验第54-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DA和词性句法规则的用户评论情感分析研究
下一篇:基于CloudStack的IaaS资源调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