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重组的理论 | 第14-17页 |
·重组的定义 | 第14-15页 |
·重组的动因 | 第15页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5-16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第2章 推进省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必要性 | 第19-39页 |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第19-23页 |
·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 第19-20页 |
·金融危机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 第20-23页 |
·世界钢铁企业竞争格局及变化趋势 | 第23-25页 |
·世界钢铁企业竞争格局 | 第23-24页 |
·世界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及调整方向 | 第25-29页 |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 | 第25-28页 |
·政策导向分析 | 第28-29页 |
·山西钢铁工业发展现状及重组的必要性分析 | 第29-39页 |
·山西省钢铁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 第29-34页 |
·太钢的基本情况 | 第34-37页 |
·太钢联合重组省内钢企的优劣势分析 | 第37-39页 |
第3章 推进省内钢企联合重组的可行性 | 第39-45页 |
·国内国际丰富的并购重组经验可供借鉴 | 第39-41页 |
·国际钢铁业的并购重组历程 | 第39页 |
·近年来国内主要的钢铁重组事件 | 第39-41页 |
·从三方面带动山西钢铁产业整体提升 | 第41-43页 |
·以太钢为龙头,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 第41-42页 |
·加快淘汰落后,加大技术改造、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 | 第42-43页 |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实现山西钢铁产业整体提升 | 第43页 |
·从五方面提高太钢综合竞争力 | 第43页 |
·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 第43-45页 |
第4章 山西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模式分析 | 第45-51页 |
·省内钢企联合重组的总体目标 | 第45页 |
·省内钢企联合重组可以借鉴的推进模式 | 第45-48页 |
·由省政府出面推动省属国营企业联合重组的模式 | 第45-46页 |
·央企与省属企业的联合重组模式 | 第46-47页 |
·龙头钢铁企业单独实施跨地区的资产并购模式 | 第47-48页 |
·山西省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可以采用的模式 | 第48-51页 |
第5章 重组后企业集团管控体系的构建 | 第51-62页 |
·国内几大钢铁集团的管控模式分析 | 第51-55页 |
·宝钢集团 | 第51-52页 |
·首钢集团 | 第52页 |
·武钢集团 | 第52-53页 |
·山东钢铁集团 | 第53-54页 |
·河北钢铁集团 | 第54-55页 |
·各钢厂总部职能和管控模式的对比 | 第55-57页 |
·各钢铁集团职能部门设置 | 第55页 |
·各钢铁集团高管设置 | 第55-56页 |
·各公司管控模式间的差异 | 第56-57页 |
·山西钢铁集团未来管控模式的构建 | 第57-62页 |
·构建两级公司管控体系 | 第57页 |
·集团公司推行战略管理 | 第57-58页 |
·各分子公司专业化经营 | 第58-59页 |
·建立与产能规模相配套的资源供应链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