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铁尾矿概述及其综合利用的国内外现状 | 第10-13页 |
1.2.1 铁尾矿的化学组成 | 第11-12页 |
1.2.2 铁尾矿再选 | 第12页 |
1.2.3 铁尾矿制砖 | 第12页 |
1.2.4 铁尾矿复垦植被 | 第12-13页 |
1.2.5 铁尾矿用作土壤改良剂 | 第13页 |
1.3 国内外铁尾矿在公路工程中利用的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内铁尾矿在公路工程中利用的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外铁尾矿在公路工程中利用的现状 | 第14-15页 |
1.4 我国铁尾矿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1.5 我国路面基层材料应用的现状 | 第15-17页 |
1.5.1 柔性基层材料的特点与应用现状 | 第16页 |
1.5.2 刚性基层材料的特点与应用现状 | 第16页 |
1.5.3 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特点与应用现状 | 第16-17页 |
1.6 生物凝聚(固化)酶的基本性质与应用现状 | 第17-19页 |
1.6.1 生物凝聚酶固化剂的基本性质 | 第17-18页 |
1.6.2 生物凝聚酶固化剂的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1.7 研究的意义 | 第19页 |
1.8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 第19-21页 |
2 实验原料、仪器及实验方法 | 第21-30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1-23页 |
2.1.1 铁尾矿 | 第21-22页 |
2.1.2 碎石 | 第22页 |
2.1.3 石灰 | 第22页 |
2.1.4 水泥 | 第22-23页 |
2.1.5 聚丙烯纤维 | 第23页 |
2.1.6 生物凝聚酶 | 第23页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3-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2.3.1 粒度分析实验方法 | 第24页 |
2.3.2 标准击实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3.3 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方法 | 第25页 |
2.3.4 间接抗拉强度实验方法(劈裂实验) | 第25-26页 |
2.3.5 弯拉强度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2.3.6 干缩实验方法 | 第27页 |
2.3.7 水稳性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2.3.8 冻融实验方法 | 第28页 |
2.3.9 抗冲刷实验方法 | 第28页 |
2.3.10 抗酸雨侵蚀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3 铁尾矿用作路面基层材料的配合比设计 | 第30-41页 |
3.1 击实实验 | 第30-34页 |
3.1.1 水泥掺量对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1.2 石灰掺量对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影响 | 第32页 |
3.1.3 水泥、生物凝聚酶掺量对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1.4 碎石用量对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 无侧限抗压强度 | 第34-37页 |
3.2.1 水泥掺量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2 石灰掺量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5页 |
3.2.3 碎石掺量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4 生物凝聚酶用量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 配合比的确定 | 第37-39页 |
3.3.1 灰关联熵分析方法 | 第37页 |
3.3.2 灰关联熵分析方法计算公式 | 第37-38页 |
3.3.3 无侧限抗压强度灰熵关联分析 | 第38-39页 |
3.3.4 集料配合比的确定 | 第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铁尾矿做路面基层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41-51页 |
4.1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41-42页 |
4.1.1 实验数量n的确定 | 第41-42页 |
4.1.2 算术平均值x | 第42页 |
4.1.3 标准差S | 第42页 |
4.1.4 允许的变异系数C | 第42页 |
4.2 劈裂抗拉强度实验 | 第42-44页 |
4.3 抗弯拉强度实验 | 第44-47页 |
4.4 抗压回弹模量实验 | 第47-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铁尾矿做路面基层材料耐久性能的研究 | 第51-59页 |
5.1 冻融循环实验 | 第51-52页 |
5.2 干湿循环实验 | 第52-53页 |
5.3 抗冲刷实验 | 第53-55页 |
5.4 干缩实验 | 第55页 |
5.5 抗酸雨侵蚀实验 | 第55-57页 |
5.6 聚丙烯纤维用量的确定 | 第5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6 稳定剂改善铁尾矿路面基层材料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59-64页 |
6.1 集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 | 第59-61页 |
6.1.1 机械压实作用 | 第59页 |
6.1.2 结合料的胶结作用 | 第59-60页 |
6.1.3 碳酸化作用 | 第60页 |
6.1.4 结合料与铁尾矿之间的粘结力、骨料颗粒之间的内摩阻力 | 第60页 |
6.1.5 生物凝聚酶的密实作用 | 第60-61页 |
6.2 集合料的水稳性机理 | 第61-62页 |
6.3 抗弯拉强度机理 | 第62-63页 |
6.4 本节小结 | 第63-6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7.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