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的来源、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10页 |
1.1.2 课题的背景 | 第10页 |
1.1.3 课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剪板机简介及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1.2.1 剪板机的种类 | 第11页 |
1.2.2 摆式剪板机结构简介及剪切原理 | 第11-12页 |
1.2.3 剪板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摆式剪板机实验测试 | 第15-27页 |
2.1 摆式剪板机测试概述 | 第15-18页 |
2.1.1 位移测试的意义及方法 | 第15页 |
2.1.2 应力测试的意义、方法及原理 | 第15-17页 |
2.1.3 测试系统的仪器组成 | 第17页 |
2.1.4 测试内容 | 第17-18页 |
2.2 位移测试 | 第18-24页 |
2.2.1 位移测试测点分布 | 第18-19页 |
2.2.2 位移测试取值方法 | 第19-21页 |
2.2.3 位移测试结果分析 | 第21-24页 |
2.3 动应力测试 | 第24-26页 |
2.3.1 应力测点分布 | 第24-25页 |
2.3.2 动应力测试取值方法 | 第25页 |
2.3.3 动应力测试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剪切力分析研究 | 第27-39页 |
3.1 摆式剪板机剪切力分析 | 第27-30页 |
3.2 闸式剪板机剪切力测试与剪切过程的仿真分析 | 第30-36页 |
3.2.1 闸式剪板机剪切力实验测试分析 | 第30页 |
3.2.2 闸式剪板机剪切力测试工况及测点位置 | 第30页 |
3.2.3 闸式剪切力测试结果 | 第30-32页 |
3.2.4 闸式剪板机剪切过程数值模拟 | 第32-36页 |
3.2.5 结果分析 | 第36页 |
3.3 摆式剪板机剪切过程模拟 | 第36-38页 |
3.3.1 摆式剪板机剪切过程3D仿真 | 第36-37页 |
3.3.2 摆式剪板机剪切力仿真结果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摆式剪板机静态分析 | 第39-52页 |
4.1 结构的静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39-40页 |
4.2 摆式剪板机的有限元计算 | 第40-51页 |
4.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简化 | 第40-41页 |
4.2.2 材料参数设置 | 第41页 |
4.2.3 接触处理 | 第41页 |
4.2.4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 第41-42页 |
4.2.5 边界条件及载荷的施加 | 第42-43页 |
4.2.6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43-50页 |
4.2.7 剪板机机架喉口应力分析 | 第50-51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摆式剪板机间隙补偿设计研究 | 第52-64页 |
5.1 弹性变形补偿 | 第52-53页 |
5.1.1 刀片间隙的影响 | 第52页 |
5.1.2 弹性变形补偿方法 | 第52-53页 |
5.1.3 剪板机间隙补偿原理 | 第53页 |
5.2 结构优化设计 | 第53-56页 |
5.2.1 参数化建模简介 | 第53-54页 |
5.2.2 优化设计 | 第54页 |
5.2.3 ANSYS Workbench优化设计及过程 | 第54-56页 |
5.3 摆式剪板机剪切间隙补偿优化 | 第56-63页 |
5.3.1 上刀片变形量补偿 | 第56-60页 |
5.3.2 下刀片变形量补偿 | 第60-62页 |
5.3.3 剪切间隙补偿效果分析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摆式剪板机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64-79页 |
6.1 动力学分析理论 | 第64-66页 |
6.1.1 动力学分析方程 | 第64-65页 |
6.1.2 工作台振动变形理论 | 第65-66页 |
6.2 摆式剪板机模态分析 | 第66-68页 |
6.2.1 模态分析简介 | 第66-67页 |
6.2.2 模态分析结果 | 第67-68页 |
6.3 摆式剪板机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68-78页 |
6.3.1 瞬态动力学分析简介 | 第68-69页 |
6.3.2 瞬态动力学分析时的关键技术 | 第69-70页 |
6.3.3 摆式剪板机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70-7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7.1 总结 | 第79-80页 |
7.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