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肌肉电信号的仿人型假手控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表面肌肉电信号生理学基础 | 第10-12页 |
1.3 基于模式识别的肌电控制综述 | 第12-17页 |
1.3.1 特征选用 | 第13-14页 |
1.3.2 特征降维 | 第14-15页 |
1.3.3 动作类型 | 第15-17页 |
1.4 课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肌电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9-27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肌电控制系统整体结构 | 第19-20页 |
2.3 前臂肌肉选择和皮肤预处理 | 第20-21页 |
2.4 肌电电极 | 第21-23页 |
2.5 算法验证 | 第23-24页 |
2.6 虚拟假手和机械假手 | 第24-2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肌电控制的离线训练 | 第27-43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离线训练概述 | 第27-29页 |
3.3 LabView离线数据采集 | 第29-31页 |
3.4 特征提取 | 第31-32页 |
3.5 特征降维 | 第32-34页 |
3.6 特征分类 | 第34-36页 |
3.7 最优特征集的选择 | 第36-39页 |
3.8 LDA分类器的改进 | 第39-42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肌电控制的在线识别 | 第43-58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离线训练系统的改进 | 第43-47页 |
4.2.1 重叠窗口方案 | 第43-44页 |
4.2.2 样本熵特征 | 第44-45页 |
4.2.3 改进后的离线识别率 | 第45-47页 |
4.3 LabView在线信号采集处理程序 | 第47-49页 |
4.4 判定流后处理 | 第49-51页 |
4.5 在线识别完整流程 | 第51-52页 |
4.6 任意顺序切换手势的识别 | 第52-57页 |
4.6.1 样本熵特征对连续手势切换识别的影响 | 第52-54页 |
4.6.2 m值的选择 | 第54-5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仿人型假手控制 | 第58-69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虚拟假手 | 第58-62页 |
5.2.1 人手自由度分析与假手建模 | 第58-60页 |
5.2.2 虚拟假手运动控制 | 第60-62页 |
5.3 机械假手 | 第62-68页 |
5.3.1 控制系统搭建 | 第63-65页 |
5.3.2 机械假手运动控制 | 第65-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件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