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yQt的分布式即时富集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 第14-36页 |
2.1 PyQt 简介 | 第14-15页 |
2.1.1 Python | 第14页 |
2.1.2 Qt | 第14页 |
2.1.3 PyQt | 第14-15页 |
2.2 常见数据交换格式概述 | 第15-16页 |
2.2.1 XML | 第15-16页 |
2.2.2 JSON | 第16页 |
2.2.3 MessagePack | 第16页 |
2.3 Opus 综述 | 第16-29页 |
2.3.1 Opus 简介 | 第16-18页 |
2.3.2 Opus 编码器 | 第18-23页 |
2.3.3 Opus 解码器 | 第23-29页 |
2.4 相关缓存系统和数据库 | 第29-35页 |
2.4.1 Memcached 简介 | 第29页 |
2.4.2 Redis 简介 | 第29-30页 |
2.4.3 MongoDB 综述 | 第30-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即时通讯系统设计目标与技术选取 | 第36-41页 |
3.1 系统设计目标 | 第36-37页 |
3.1.1 IM 客户端 | 第36页 |
3.1.2 服务器端 | 第36-37页 |
3.2 系统技术选取 | 第37-40页 |
3.2.1 编程语言选取 | 第37页 |
3.2.2 数据交换格式选取 | 第37-38页 |
3.2.3 网络连接协议选取 | 第38-39页 |
3.2.4 音频编解码库选取 | 第39页 |
3.2.5 数据库选取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即时通讯系统总体设计实现 | 第41-66页 |
4.1 系统设计架构 | 第41-44页 |
4.1.1 IM 客户端架构 | 第41-43页 |
4.1.2 服务器端架构 | 第43-44页 |
4.2 IM 客户端设计 | 第44-54页 |
4.2.1 UI 模块设计 | 第45-47页 |
4.2.2 管理分发模块设计 | 第47-48页 |
4.2.3 线程池模块设计 | 第48-49页 |
4.2.4 语音模块设计 | 第49-54页 |
4.3 服务器端设计 | 第54-65页 |
4.3.1 Mirror 目录服务器设计 | 第55-57页 |
4.3.2 Gate 网关服务器设计 | 第57-60页 |
4.3.3 Chat 聊天服务器设计 | 第60-62页 |
4.3.4 Admin 管理服务器设计 | 第62-64页 |
4.3.5 Http 文件服务器设计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即时通讯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66-83页 |
5.1 系统测试目标 | 第66页 |
5.2 系统测试环境 | 第66-68页 |
5.2.1 硬件环境 | 第66-67页 |
5.2.2 软件环境 | 第67-68页 |
5.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8-82页 |
5.3.1 IM 客户端功能测试 | 第68-77页 |
5.3.2 服务器端功能测试 | 第77-8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附件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