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基于信息加工过程的视角
附表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1.1 研究现状与值得探讨的问题 | 第11-15页 |
1.1.1 决策者差异 | 第12-13页 |
1.1.2 决策对象差异 | 第13-14页 |
1.1.3 决策者角色差异 | 第14页 |
1.1.4 决策任务差异 | 第14-15页 |
1.2 基于决策过程的自我-他人决策研究 | 第15-17页 |
1.3 自我-他人决策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1.3.1 预期偏差假设 | 第17-18页 |
1.3.2 社会价值理论 | 第18-19页 |
1.3.3 建构水平理论 | 第19-20页 |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20-21页 |
2 实验1 | 第21-30页 |
2.1 方法 | 第21-25页 |
2.1.1 实验设计 | 第21-22页 |
2.1.2 被试 | 第22页 |
2.1.3 材料 | 第22-23页 |
2.1.4 程序 | 第23-25页 |
2.2 结果 | 第25-28页 |
2.2.1 初步分析与数据删减 | 第25-26页 |
2.2.2 决策模式 | 第26-27页 |
2.2.3 线索偏好 | 第27-28页 |
2.3 讨论 | 第28-30页 |
3 实验2 | 第30-38页 |
3.1 方法 | 第31-33页 |
3.1.1 实验设计 | 第31页 |
3.1.2 被试 | 第31页 |
3.1.3 材料 | 第31-32页 |
3.1.4 程序 | 第32-33页 |
3.2 结果 | 第33-36页 |
3.2.1 数据删减 | 第33-34页 |
3.2.2 决策模式 | 第34页 |
3.2.3 线索偏好 | 第34-36页 |
3.3 讨论 | 第36-38页 |
4 实验3 | 第38-49页 |
4.1 预调查 | 第39-40页 |
4.2 实验3A方法 | 第40-42页 |
4.2.1 实验设计 | 第40页 |
4.2.2 被试 | 第40-41页 |
4.2.3 材料 | 第41页 |
4.2.4 程序 | 第41-42页 |
4.3 实验3A结果 | 第42-44页 |
4.3.1 数据删减 | 第42页 |
4.3.2 决策模式 | 第42-43页 |
4.3.3 线索偏好 | 第43-44页 |
4.4 实验3B方法 | 第44页 |
4.4.1 实验设计 | 第44页 |
4.4.2 被试 | 第44页 |
4.4.3 材料和程序 | 第44页 |
4.5 实验3B结果 | 第44-46页 |
4.5.1 数据删减 | 第44-45页 |
4.5.2 决策模式 | 第45页 |
4.5.3 线索偏好 | 第45-46页 |
4.6 讨论 | 第46-49页 |
5 实验4 | 第49-55页 |
5.1 方法 | 第49-50页 |
5.1.1 实验设计 | 第49页 |
5.1.2 被试 | 第49-50页 |
5.1.3 材料和程序 | 第50页 |
5.2 结果 | 第50-54页 |
5.2.1 数据删减 | 第50-51页 |
5.2.2 决策模式 | 第51-52页 |
5.2.3 线索偏好 | 第52-54页 |
5.3 讨论 | 第54-55页 |
6 总讨论 | 第55-62页 |
6.1 关于自我-他人决策信息加工的差异 | 第55-56页 |
6.2 关于自我-他人决策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56-59页 |
6.3 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信息差异假设 | 第59-61页 |
6.4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61-62页 |
7 结论 | 第62-64页 |
附录A 就餐决策线索重要性调查问卷及线索频次统计 | 第64-65页 |
附录B 实验1信息板赋值 | 第65-66页 |
附录C 实验2信息板赋值 | 第66-67页 |
附录D 生活事件重要性评定问卷 | 第67页 |
附录E IOS量表 | 第67-68页 |
附录F 实验3A信息板赋值 | 第68-69页 |
附录G 实验3B信息板赋值 | 第69-70页 |
附录H 实验4信息板赋值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后记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