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导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4-17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7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8页 |
1.3.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4 研究主要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传统理论概述 | 第20-22页 |
2.1.1 区域金融理论 | 第20-21页 |
2.1.2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页 |
2.1.3 金融生态环境理论 | 第21-22页 |
2.2 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效率的作用机制理论 | 第22-26页 |
2.2.1 经济环境的作用机制 | 第22-23页 |
2.2.2 金融环境的作用机制 | 第23-24页 |
2.2.3 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机制 | 第24-25页 |
2.2.4 制度环境的作用机制 | 第25-26页 |
3 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效率的现状分析 | 第26-44页 |
3.1 北部湾经济区概述 | 第26-27页 |
3.1.1 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趋势 | 第26页 |
3.1.2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对金融生态环境提出新要求 | 第26-27页 |
3.2 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 第27-40页 |
3.2.1 经济环境的现状 | 第27-31页 |
3.2.2 金融发展环境的现状 | 第31-34页 |
3.2.3 社会文化环境的现状 | 第34-37页 |
3.2.4 制度环境的现状 | 第37-40页 |
3.3 北部湾经济区金融效率分析 | 第40-44页 |
3.3.1 资金转化效率 | 第40-41页 |
3.3.2 资金分置效率 | 第41-42页 |
3.3.3 资金配置效率 | 第42-44页 |
4 实证分析 | 第44-56页 |
4.1 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44-49页 |
4.1.1 样本数据选取 | 第44页 |
4.1.2 变量选取说明 | 第44-47页 |
4.1.3 分析模型选择说明 | 第47-49页 |
4.2 实证分析 | 第49-52页 |
4.3 实证分析主要结论 | 第52-56页 |
5 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具体对策建议 | 第56-66页 |
5.1 制度环境优化——制度基础保障 | 第56-58页 |
5.1.1 严格企业资信报表编制,加大信用信息公开 | 第56-57页 |
5.1.2 加大执法力度,加快金融生态环境法制建设步伐 | 第57-58页 |
5.2 金融环境优化——金融自身支撑 | 第58-60页 |
5.2.1 加强金融深化,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 第58-59页 |
5.2.2 改革银行、企业经营机制,构建良好银企关系 | 第59页 |
5.2.3 结合区位优势,强化金融创新特色 | 第59-60页 |
5.3 经济环境的优化——基础条件创造 | 第60-63页 |
5.3.1 科学规划宏观经济整体布局,明晰金融生态环境演化导向 | 第60-61页 |
5.3.2 打造产业园区资金洼池,推进工业化发展进程 | 第61-62页 |
5.3.3 创新现代科技技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 第62-63页 |
5.4 社会文化环境优化——社会资源整合 | 第63-66页 |
5.4.1 发展北部湾城市经济,打造金融软实力 | 第63-64页 |
5.4.2 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推动人才开发交流 | 第64页 |
5.4.3 降低政府市场参与度,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性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