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前言 | 第14-26页 |
一、本文重要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6-19页 |
三、学术界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四、基本构架与主要观点 | 第21-22页 |
五、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2-26页 |
第一部分 当代中国法律信仰的宪法价值指向 | 第26-48页 |
一、当代中国现行宪法与政治遵循 | 第26-37页 |
(一) 当代中国现行宪法是根本法 | 第26-29页 |
(二) 当代中国现行宪法是政治遵循 | 第29-32页 |
(三) 当代中国现行宪法政治遵循的主体 | 第32-37页 |
二、当代中国现行宪法规范下的主导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 | 第37-42页 |
(一) 当代中国现行宪法规范下的主导意识形态 | 第37-38页 |
(二) 当代中国现行宪法规范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 第38-39页 |
(三) 当代中国现行宪法规范下的根本政治制度 | 第39-40页 |
(四) 当代中国现行宪法规范下的基本政治制度 | 第40-42页 |
三、当代中国现行宪法政治遵循的价值指向 | 第42-48页 |
(一) 培育、强固对“三个历史必然”规律的认知 | 第42-44页 |
(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第44-48页 |
第二部分 当代中国现行宪法信仰边缘化的多层面分析 | 第48-63页 |
一、当代中国现行宪法规范下的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信仰的“冲击” | 第48-50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否定论”及其实质 | 第48-49页 |
(二)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及其实质 | 第49-50页 |
(三) 马克思主义“多元论”及其实质 | 第50页 |
二、当代中国现行宪法规范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信仰的“挑战” | 第50-55页 |
(一) 专政与民主“对立论”及其实质 | 第51-52页 |
(二) 民主等同于“多数暴政”论及其实质 | 第52-53页 |
(三) 民主“无价值论”及其实质 | 第53-55页 |
三、当代中国现行宪法规范下的根本政治制度信仰的边缘化 | 第55-57页 |
(一) 人民代表大会是“官员代表大会”论及其实质 | 第55-56页 |
(二) “三权分立”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冲击 | 第56-57页 |
四、当代中国现行宪法规范下的基本政治制度信仰的边缘化 | 第57-63页 |
(一) 宪法规范下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信仰的边缘化 | 第58-60页 |
(二) 宪法规范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信仰的边缘化 | 第60-63页 |
第三部分 当代中国公民宪法信仰的培育、强固路径选择 | 第63-81页 |
一、夯实宪法规范下的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地位 | 第63-66页 |
(一) 研究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特点,纠正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误解 | 第63-64页 |
(二) 旗帜鲜明地反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各种错误思潮 | 第64-65页 |
(三) 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 第65-66页 |
二、坚持和完善宪法规范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 第66-70页 |
(一) 坚持人民民主与对敌专政的辩证统一 | 第66-67页 |
(二) 专政要继续,保证国家的民主化 | 第67-70页 |
三、坚持和完善宪法规范下的根本政治制度制 | 第70-73页 |
(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 第70-71页 |
(二)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更好地代表人民意愿,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 第71-72页 |
(三) “坚持依法按程序办事” | 第72-73页 |
四、坚持和完善宪法规范下的基本政治制度 | 第73-81页 |
(一) 坚持和完善宪法规范下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第73-77页 |
(二) 坚持和完善宪法规范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第77-81页 |
注释 | 第8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