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9页 |
第2章 死亡赔偿金性质之争 | 第9-20页 |
2.1 死亡赔偿金的概念 | 第9-14页 |
2.1.1 我国死亡赔偿金定义的演变 | 第9-10页 |
2.1.2 现行立法关于死亡赔偿金的概念 | 第10-14页 |
2.2 学界关于死亡赔偿金性质的观点及评判 | 第14-20页 |
2.2.1 有关权利主体 | 第14-15页 |
2.2.2 有关精神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和惩罚性赔偿 | 第15-17页 |
2.2.3 财产损害赔偿性质界定后的学说分歧 | 第17-20页 |
第3章 我国死亡赔偿金性质分析 | 第20-31页 |
3.1 从立法目的看死亡赔偿金 | 第20-22页 |
3.1.1 从不同主体的角度看死亡赔偿金性质 | 第21页 |
3.1.2 学界对死亡赔偿金立法目的的分歧 | 第21-22页 |
3.2 死亡赔偿金性质演变的原因分析 | 第22-31页 |
3.2.1 从社会发展看性质演变 | 第22-23页 |
3.2.2 以法治理念影响制度发展 | 第23-24页 |
3.2.3 从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看其性质的演变 | 第24-26页 |
3.2.4 现行制度下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分析 | 第26-31页 |
第4章 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 第31-40页 |
4.1 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立法缺陷 | 第31-34页 |
4.1.1 有关“死亡赔偿金”的称谓与规范界定 | 第31-33页 |
4.1.2 关于死亡赔偿金的城乡差别 | 第33页 |
4.1.3 关于死亡赔偿金的分配 | 第33-34页 |
4.2 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4.2.1 因法律条文杂乱而产生的适用问题 | 第35页 |
4.2.2 因法律规范缺失而产生的适用问题 | 第35-36页 |
4.3 完善我国有关死亡赔偿金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36-40页 |
第5章 结语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