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民营企业(家)贿赂犯罪的基本态势 | 第18-24页 |
(一) 中国民营企业(家)贿赂犯罪的统计 | 第18-21页 |
(二) 中国民营企业(家)贿赂犯罪的基本特点 | 第21-24页 |
1. 贿赂方式和贿赂对象日益宽泛 | 第21-22页 |
2. 贿赂行为隐蔽性强 | 第22页 |
3. 贿赂行为在经济领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 第22-24页 |
二、民营企业(家)贿赂犯罪的被害问题 | 第24-32页 |
(一) 被害人及相关问题 | 第24-26页 |
1. 民营企业(家)贿赂犯罪被害人的认定 | 第24-25页 |
2. 民营企业(家)贿赂犯罪被害被害类型的认定 | 第25-26页 |
(二) 被害法益及相关问题 | 第26-28页 |
1. 民营企业(家)贿赂犯罪被害法益的认定和被害反应 | 第26-27页 |
2. 改善被害预防 | 第27-28页 |
(三) 特殊情况下的被害问题 | 第28-32页 |
1. 无被害人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 第28-29页 |
2. 无被害人贿赂犯罪的非犯罪化的可能性 | 第29-30页 |
3. 民营企业(家)的无被害人贿赂犯罪 | 第30-32页 |
三、民营企业(家)贿赂犯罪的主要原因 | 第32-40页 |
(一) 制度洼地效应 | 第32-36页 |
1. 民营企业面临不公平的市场制度 | 第32-34页 |
2. 营企业面临不完善的法制环境 | 第34-36页 |
(二) 企业家自身因素 | 第36-40页 |
1. 不正当利益的诱惑 | 第36-37页 |
2. 企业家自身素质不足和道德缺失 | 第37-38页 |
3. 对法律的严惩存在侥幸心理 | 第38-40页 |
四、民营企业(家)贿赂犯罪的系统治理 | 第40-49页 |
(一) 个人因素的防范 | 第40-44页 |
1. 提高法律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 | 第41页 |
2. 通过多种渠道提升企业家的素质 | 第41-42页 |
3. 做好企业内部管理优化 | 第42-44页 |
(二) 制度洼地的填补 | 第44-49页 |
1. 公平化竞争并减少行政审批许可 | 第44-45页 |
2. 加强政府职能监督 | 第45-46页 |
3. 完善立法和刑事政策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