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与我国空间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25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4-18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三)总体评价第17-18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8-19页
        (一)研究思路第18-19页
        (二)研究方法第19页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之处第19-21页
        (一)研究的重点第19-20页
        (二)研究的难点第20页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0-21页
    五、本研究中“空间”概念的界定第21-25页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空间思想第25-43页
    第一节 唯物史观中的空间思想第25-32页
        一、实践建构了人类的社会空间第26-28页
        二、生产方式塑造了人类的空间形态第28-32页
    第二节 剩余价值理论中的空间思想第32-36页
        一、以城市为载体,生产要素在空间中聚合第33-34页
        二、资本积累内在要求进行空间扩张第34-35页
        三、资本流通内在需要“以时间消灭空间”第35-36页
    第三节 资本主义社会恶劣的生存空间问题第36-43页
        一、工人住宅空间短缺第37-38页
        二、居住空间分异第38-39页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居住空间矛盾及其解决方式第39-43页
第二章 新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空间思想的发展第43-61页
    第一节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与“差异空间”理论第44-48页
        一、从“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的生产”第45-47页
        二、“城市的权利”与“差异空间”第47-48页
    第二节 哈维的“不平衡地理发展”与“时空修复”理论第48-51页
        一、“不平衡地理发展”的空间生产理论第48-50页
        二、“时空修复”理论第50-51页
    第三节 卡斯特的“城市空间”与“流动空间”理论第51-56页
        一、“城市空间”理论第52-54页
        二、“流动空间”理论第54-56页
    第四节 新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的理论贡献第56-61页
        一、激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空间资源第56-57页
        二、建构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生产理论第57-58页
        三、深化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第58-61页
第三章 我国空间发展问题的辩证分析第61-81页
    第一节 我国空间问题概述第62-68页
        一、区域协调不够第63-64页
        二、城市问题突出第64-66页
        三、发展动力不足第66-68页
    第二节 中国特色空间格局的构建第68-76页
        一、坚持以网络化、信息化发展为基础第68-70页
        二、坚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第70-71页
        三、坚持以“城市群及大都市圈”建设为重点第71-73页
        四、坚持以各类基础性空间的培育和拓展为根本第73-75页
        五、坚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归宿第75-76页
    第三节 空间生产风险的防范第76-81页
        一、防止空间生产过度资本化第76-78页
        二、走向空间正义之路第78-81页
结语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一、著作类第83-84页
    二、论文类第84页
    三、期刊类第84-86页
    四、电子文献第86-87页
致谢第87-8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印顺法师的宗教观--以儒佛关系思想为线索
下一篇: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