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政策性—国家大力支持 | 第11-12页 |
1.1.2 .导向性—游客休闲需求 | 第12页 |
1.1.3 .关键性—北京山区乡村民宿的问题突显 | 第12-14页 |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4-15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1.2.1.1 .北京山区 | 第14页 |
1.2.1.2 .乡村民宿 | 第14页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3.1.1 .梳理北京山区乡村民宿的景观现状 | 第15页 |
1.3.1.2 .构建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研究框架 | 第15页 |
1.3.1.3 .完善乡村民宿的景观设计体系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3.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1.3.3.1 .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对乡村民宿进行研究 | 第16页 |
1.3.3.2 .为北京山区乡村民宿的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和概念解读 | 第19-32页 |
2.1 .国内外民宿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2.1.1 .民宿的起源和发展 | 第19-21页 |
2.1.2 .民宿的定义 | 第21-22页 |
2.1.3 .民宿的特点 | 第22-23页 |
2.1.4 .研究现状概述 | 第23页 |
2.1.5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3-24页 |
2.2 .乡村民宿 | 第24-31页 |
2.2.1 .相关概念解读 | 第24-26页 |
2.2.1.1 .乡村 | 第24-25页 |
2.2.1.2 .乡村庭院 | 第25-26页 |
2.2.2 .乡村民宿的定义 | 第26页 |
2.2.3 .乡村民宿的特点 | 第26-27页 |
2.2.4 .乡村民宿与其他乡村住宿形式的比较 | 第27-29页 |
2.2.4.1 .乡村民宿与乡村精品酒店 | 第27-28页 |
2.2.4.2 .乡村民宿与农家乐(农家客栈) | 第28-29页 |
2.2.5 .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 第29页 |
2.2.6 .乡村民宿的景观特征 | 第29-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北京山区乡村民宿景观现状分析 | 第32-52页 |
3.1 .北京山区乡村民宿景观的影响因子 | 第32-39页 |
3.1.1 .北京山区乡村民宿区域景观的影响因子 | 第32-33页 |
3.1.1.1 .地形地貌 | 第32页 |
3.1.1.2 .气候气象 | 第32页 |
3.1.1.3 .植物特点 | 第32-33页 |
3.1.1.4 .河流水系 | 第33页 |
3.1.1.5 .天然材料 | 第33页 |
3.1.2 .北京山区乡村民宿村落景观的影响因子 | 第33-38页 |
3.1.2.1 .村落位置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 第33-35页 |
3.1.2.2 .历史文化 | 第35页 |
3.1.2.3 .平面型态 | 第35-38页 |
3.1.2.4 .民俗特色 | 第38页 |
3.1.3 .北京山区乡村民宿庭院景观的影响因子 | 第38-39页 |
3.1.3.1 .庭院规模 | 第38页 |
3.1.3.2 .庭院功能 | 第38-39页 |
3.1.3.3 .庭院植物 | 第39页 |
3.1.3.4 .庭院材料 | 第39页 |
3.1.3.5 .庭院建筑 | 第39页 |
3.2 .北京山区乡村民宿景观的特点 | 第39-47页 |
3.2.1 .北京山区乡村民宿区域景观的特点 | 第39-43页 |
3.2.1.1 .巧借地形地势 | 第39-41页 |
3.2.1.2 .结合自然资源 | 第41-43页 |
3.2.2 .北京山区乡村民宿村落景观的特点 | 第43-46页 |
3.2.2.1 .依托历史文化 | 第43-44页 |
3.2.2.2 .契合村落肌理 | 第44页 |
3.2.2.3 .融合本土特色 | 第44-46页 |
3.2.3 .北京山区乡村民宿庭院景观的特点 | 第46-47页 |
3.2.3.1 .功能性 | 第46-47页 |
3.2.3.2 .创新性 | 第47页 |
3.3 .北京山区乡村民宿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47-51页 |
3.3.1 .庭院与自然环境不协调 | 第48-49页 |
3.3.2 .庭院与文化底蕴不契合 | 第49-50页 |
3.3.3 .乡土气息的缺失 | 第50页 |
3.3.4 .传统空间的创新不足 | 第50-51页 |
3.3.5 .人工设计痕迹显著 | 第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国内外优秀乡村民宿案例研究 | 第52-77页 |
4.1 .北京·门头沟·槐井石舍 | 第52-59页 |
4.1.1 区域景观特征 | 第52页 |
4.1.2 .村落景观特征 | 第52-53页 |
4.1.3 .庭院景观特征 | 第53-59页 |
4.1.4 .小结 | 第59页 |
4.2 .北京·房山·姥姥家 | 第59-63页 |
4.2.1 .区域景观特征 | 第59-60页 |
4.2.2 .村落景观特征 | 第60页 |
4.2.3 .庭院景观特征 | 第60-62页 |
4.2.4 .小结 | 第62-63页 |
4.3 .丽水·松阳·过云山居 | 第63-67页 |
4.3.1 .区域景观特征 | 第63页 |
4.3.2 .村落景观特征 | 第63-64页 |
4.3.3 .庭院景观特征 | 第64-67页 |
4.3.4 .小结 | 第67页 |
4.4 .日本·高山市·Wanosato(倭乃里) | 第67-71页 |
4.4.1 .区域景观特征 | 第67-68页 |
4.4.2 .村落景观特征 | 第68页 |
4.4.3 .庭院景观特征 | 第68-71页 |
4.4.4 .小结 | 第71页 |
4.5 .台湾·南投竹山镇·天空的院子 | 第71-74页 |
4.5.1 .区域景观特征 | 第71页 |
4.5.2 .村落景观特征 | 第71-72页 |
4.5.3 .庭院景观特征 | 第72-74页 |
4.5.4 .小结 | 第74页 |
4.6 .英国·康沃尔郡·萤火虫 | 第74-76页 |
4.6.1 .区域景观特征 | 第74页 |
4.6.2 .村落景观特征 | 第74页 |
4.6.3 .庭院景观特征 | 第74-76页 |
4.6.4 .小结 | 第7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北京山区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策略 | 第77-88页 |
5.1 .北京山区乡村民宿景观设计原则 | 第77-79页 |
5.1.1 .北京山区乡村民宿区域景观协同原则 | 第77-78页 |
5.1.1.1 .尊重和利用自然资源 | 第77页 |
5.1.1.2 .尊重和利用田园风光 | 第77-78页 |
5.1.2 .北京山区乡村民宿村落景观协同原则 | 第78页 |
5.1.2.1 .尊重和融入村落格局 | 第78页 |
5.1.2.2 .尊重和融入街巷空间 | 第78页 |
5.1.2.3 .尊重和融入周边庭院 | 第78页 |
5.1.3 .北京山区乡村民宿庭院景观的设计原则 | 第78-79页 |
5.1.3.1 .院落格局融入地域文化 | 第78-79页 |
5.1.3.2 .庭院建筑融入地域特色 | 第79页 |
5.1.3.3 .庭院空间融入乡土特征 | 第79页 |
5.2 .北京山区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策略 | 第79-87页 |
5.2.1 .以北京山区自然环境为设计基底 | 第79-82页 |
5.2.1.1 .顺应地形地貌 | 第80页 |
5.2.1.2 .巧借气候气象 | 第80-81页 |
5.2.1.3 .结合植物季相 | 第81-82页 |
5.2.1.4 .符合水文肌理 | 第82页 |
5.2.1.5 .融合材料特点 | 第82页 |
5.2.2 .以北京山区人文环境为设计主旨 | 第82-84页 |
5.2.2.1 .尊重地域文明 | 第82-83页 |
5.2.2.2 .契合乡村肌理 | 第83-84页 |
5.2.2.3 .挖掘民俗文化 | 第84页 |
5.2.3 .以北京山区地域创新为设计手段 | 第84-87页 |
5.2.3.1 .还原传统空间尺度、优化空间布局 | 第84-85页 |
5.2.3.2 .提炼乡村庭院特点、拓展空间功能 | 第85-86页 |
5.2.3.3 .合理规划乡土植物、彰显北京特色 | 第86页 |
5.2.3.4 .注重乡土材料运用、延续历史文脉 | 第86页 |
5.2.3.5 .秉承场所地域文化、还原建筑风貌 | 第86-87页 |
5.2.3.6 .探寻空间体验创新、实现新旧融合 | 第8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88-90页 |
6.1 .结论 | 第88页 |
6.2 .研究的不足 | 第88-8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9-90页 |
图表索引 | 第90-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附录一北京山区乡村民宿统计表 | 第100-103页 |
附录二北京山区乡村民宿基本信息调查表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