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基于调整成本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图录 | 第10-11页 |
表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20页 |
1.2.1 股权激励 | 第16-18页 |
1.2.2 高管人员 | 第18页 |
1.2.3 公司绩效 | 第18-19页 |
1.2.4 调整成本 | 第19-20页 |
1.3 研究思路与总体设计 | 第20-21页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1.5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5.1 数据来源 | 第22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4-33页 |
2.1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理论研究 | 第24-26页 |
2.1.1 外生性视角的理论研究 | 第24-25页 |
2.1.2 内生性视角的理论研究 | 第25页 |
2.1.3 动态内生性的理论研究 | 第25-26页 |
2.2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 第26-32页 |
2.2.1 外生性视角的实证研究 | 第26-30页 |
2.2.2 内生性视角的实证研究 | 第30-31页 |
2.2.3 动态内生性视角的实证研究 | 第31-32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及实证研究方法 | 第33-39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33-37页 |
3.1.1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 第33-35页 |
3.1.2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理论基础 | 第35-37页 |
3.2 实证研究方法 | 第37-39页 |
3.2.1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 | 第37页 |
3.2.2 广义矩估计法(GMM)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39-48页 |
4.1 实证模型 | 第39页 |
4.2 变量定义 | 第39-42页 |
4.2.1 影响内部所有权调整速度的因素 | 第39-40页 |
4.2.2 影响公司绩效调整速度的因素 | 第40-41页 |
4.2.3 变量定义 | 第41-42页 |
4.3 研究假设 | 第42-43页 |
4.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页 |
4.5 不考虑调整成本的静态模型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4.6 考虑调整成本的动态模型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4.7 稳健性检验 | 第46-48页 |
4.7.1 工具变量的合法性测试 | 第46-47页 |
4.7.2 从不同计量方法出发的稳健性检验 | 第47-48页 |
第五章 调整成本分析 | 第48-51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 | 第51-5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 第52-54页 |
6.2.1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2页 |
6.2.2 未来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