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以Z公司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1.5.1 创新点 | 第13-14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2.1.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2.1.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2.1.3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经济控制理论 | 第18页 |
2.2.2 契约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页 |
2.2.4 企业伦理学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概述与现状分析 | 第20-38页 |
3.1 民营中小企业概述 | 第20-24页 |
3.1.1 民营中小企业界定 | 第20-21页 |
3.1.2 民营中小企业特点 | 第21-24页 |
3.2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 第24-29页 |
3.2.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要素 | 第24-27页 |
3.2.2 加强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意义 | 第27-28页 |
3.2.3 民营中小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基本原则 | 第28页 |
3.2.4 民营中小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总体要求 | 第28页 |
3.2.5 民营中小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关注要点 | 第28-29页 |
3.3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 第29-38页 |
3.3.1 内部环境现状 | 第30-32页 |
3.3.2 控制活动现状 | 第32-33页 |
3.3.3 风险评估现状 | 第33-35页 |
3.3.4 信息与沟通现状 | 第35-37页 |
3.3.5 内部监督现状 | 第37-38页 |
3.4 小结 | 第38页 |
第4章 民营中小企业Z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 第38-45页 |
4.1 Z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38-39页 |
4.2 Z公司访谈设计 | 第39页 |
4.3 Z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4.3.1 公司内部控制环境 | 第39-41页 |
4.3.2 公司内部控制活动 | 第41页 |
4.3.3 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 第41-42页 |
4.3.4 公司信息与沟通 | 第42页 |
4.3.5 公司内部控制监督 | 第42页 |
4.4 Z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5页 |
4.4.1 家族式经营 | 第42-43页 |
4.4.2 管理层眼界狭小 | 第43页 |
4.4.3 企业文化的缺失 | 第43-44页 |
4.4.4 缺乏内部监督、风险评估机制 | 第44-45页 |
第5章 完善民营中小企业Z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 第45-52页 |
5.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 第45-46页 |
5.1.1 在组织架构方面 | 第45页 |
5.1.2 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 | 第45-46页 |
5.1.3 在企业文化方面 | 第46页 |
5.2 完善控制活动设计 | 第46-48页 |
5.2.1 资金控制活动 | 第46-47页 |
5.2.2 授权控制活动 | 第47页 |
5.2.3 资产保护控制活动 | 第47-48页 |
5.2.4 预算控制活动 | 第48页 |
5.3 加强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和实施 | 第48-50页 |
5.3.1 实施风险评估工作 | 第48-49页 |
5.3.2 完善风险应对策略 | 第49-50页 |
5.4 强化信息交流与沟通 | 第50页 |
5.5 建立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 | 第50-52页 |
5.5.1 关注内部监督重点 | 第50-51页 |
5.5.2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 第51-52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52-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6.2 研究启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A | 第57-60页 |
附录B | 第60-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