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吴哥窟雨水系统 | 第10-11页 |
1.3.2 柬埔寨传统雨水系统 | 第11-12页 |
1.3.3 国内常用园林景观排水模式 | 第12-13页 |
1.3.4 国外的雨水管理体系 | 第13-14页 |
1.3.5 总结 | 第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1.4.1 查阅文献记载 | 第15页 |
1.4.2 实地观测 | 第15页 |
1.4.3 归纳分析 | 第15-16页 |
1.5 技术路线分析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22页 |
2.1 研究区域水文情况 | 第18-20页 |
2.2 研究区域地质情况 | 第20-21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2.2.2 表土 | 第20-21页 |
2.3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雨水的集流与排除模式 | 第22-32页 |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 | 第22-23页 |
3.2 常见雨水汇集模式 | 第23-26页 |
3.2.1 向线性排水系统汇水 | 第24-25页 |
3.2.2 向点状排水系统汇水 | 第25-26页 |
3.3 径流估算 | 第26-28页 |
3.4 排水能力估算——曼宁公式 | 第28-31页 |
3.5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工程排水设施的对比研究 | 第32-50页 |
4.1 土建工程排水设施 | 第32-39页 |
4.1.1 硬化地面的地表径流 | 第32-34页 |
4.1.2 沟渠排水 | 第34-38页 |
4.1.3 管道排水 | 第38-39页 |
4.2 绿地排水 | 第39-42页 |
4.2.1 绿地地表径流 | 第39-40页 |
4.2.2 排水草沟 | 第40-41页 |
4.2.3 下沉式绿地和水塘 | 第41-42页 |
4.3 水土流失 | 第42-46页 |
4.3.1 水土流失对景观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2 防治水土流失常见工程措施 | 第44页 |
4.3.3 防治水土流失常见工程措施对景观的借鉴意义 | 第44-46页 |
4.4 土建工程排水与绿地排水的对比 | 第46-48页 |
4.4.1 排水效率对比 | 第46-47页 |
4.4.2 建设成本对比 | 第47-48页 |
4.4.3 景观效益对比 | 第48页 |
4.5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绿地排水区域的植物配置 | 第50-68页 |
5.1 植物配置的通用性原则 | 第50-54页 |
5.1.1 生态原则 | 第50-52页 |
5.1.2 功能原则 | 第52页 |
5.1.3 美学原则 | 第52-54页 |
5.1.4 经济原则 | 第54页 |
5.2 东南亚风格植物配置特点 | 第54-57页 |
5.3 绿地排水区域植物配置方法 | 第57-67页 |
5.3.1 植物材料 | 第58-60页 |
5.3.2 绿地排水区域的植物配置方式 | 第60-65页 |
5.3.3 地形处理 | 第65-67页 |
5.4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工程实例分项解析 | 第68-86页 |
6.1 项目的规划布局 | 第68-70页 |
6.1.1 建筑格局 | 第68-70页 |
6.1.2 道路与绿地 | 第70页 |
6.2 庭院 | 第70-78页 |
6.2.1 庭院植物配置与小气候 | 第70-72页 |
6.2.2 庭院排水系统 | 第72-74页 |
6.2.3 泳池及周边种植 | 第74-76页 |
6.2.4 铺装与绿地 | 第76-78页 |
6.3 建筑中庭 | 第78-80页 |
6.3.1 阴脊与绿化 | 第78-79页 |
6.3.2 铺装与绿地 | 第79-80页 |
6.4 道路 | 第80-83页 |
6.4.3 路侧绿化带 | 第81-82页 |
6.4.4 隔离绿化带 | 第82-83页 |
6.5 沙滩 | 第83-85页 |
6.6 小结 | 第85-86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附录:金边、西港苗圃植物材料表 | 第91-10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