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第8-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共享发展理念形成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渊源 | 第13-24页 |
2.1 共享发展理念形成的现实背景 | 第13-20页 |
2.1.1 共享是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选择 | 第13-16页 |
2.1.2 共享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需要 | 第16-20页 |
2.2 共享发展理念形成的理论渊源 | 第20-24页 |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享思想 | 第20-21页 |
2.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的共享思想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共享发展理念的相关内容概述 | 第24-30页 |
3.1 共享发展的基本内涵 | 第24-25页 |
3.1.1 从主体层面认识共享发展 | 第24页 |
3.1.2 从客体层面认识共享发展 | 第24-25页 |
3.2 共享发展的主要特征 | 第25-26页 |
3.2.1 共享发展是共享与共建的统一 | 第25页 |
3.2.2 共享发展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 第25-26页 |
3.2.3 共享发展是积累与分配的统一 | 第26页 |
3.3 共享发展的目标 | 第26-27页 |
3.3.1 从个体层面来看共享发展的目标 | 第26-27页 |
3.3.2 从社会层面来看共享发展的目标 | 第27页 |
3.3.3 从国家层面来看共享发展的目标 | 第27页 |
3.4 共享发展的意义 | 第27-30页 |
3.4.1 共享发展的理论意义 | 第27-29页 |
3.4.2 共享发展的实践意义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我国实现共享发展的实践路径 | 第30-38页 |
4.1 凝聚社会共识 | 第30-31页 |
4.1.1 确立共建共享的科学理念 | 第30-31页 |
4.1.2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预期 | 第31页 |
4.2 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 第31-34页 |
4.2.1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 第31-32页 |
4.2.2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 第32页 |
4.2.3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 第32-33页 |
4.2.4 实施精准扶贫 | 第33-34页 |
4.3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34-38页 |
4.3.1 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34-35页 |
4.3.2 继续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 第35-36页 |
4.3.3 促进高质量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 第36-37页 |
4.3.4 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创新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