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特色及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现状 | 第15-2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生态旅游 | 第15-16页 |
·生态旅游资源 | 第16页 |
·旅游可持续发展 | 第16-17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宗教生态旅游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生态旅游可持续研究展望 | 第22页 |
·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22-23页 |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生态伦理学理论 | 第24页 |
·佛教缘起论 | 第24-25页 |
·品牌理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五台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评价 | 第26-51页 |
·五台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 第26-35页 |
·五台山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概述 | 第26-29页 |
·五台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状况 | 第29-33页 |
·五台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五台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 | 第35-48页 |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本思想及意义 | 第35页 |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5-38页 |
1 指标构建原则 | 第35-36页 |
2 指标构建框架 | 第36-37页 |
3 专家调查 | 第37-38页 |
·五台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 第38-40页 |
1 AHP分析法原理 | 第38页 |
2 AHP权重指标的确定 | 第38-40页 |
·五台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权重 | 第40-46页 |
·五台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 | 第46-48页 |
1 评价指标量化及标准化处理 | 第46-47页 |
2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模型 | 第47页 |
3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得分 | 第47-48页 |
·五台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程度评价 | 第48-51页 |
第四章 五台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51-54页 |
·合理规划景区建设,净化佛教圣地,弘扬佛教文化 | 第51页 |
·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生态环境教育,优化社会环境 | 第51页 |
·创新旅游特色产品与服务,提升旅游竞争力 | 第51-52页 |
·完善旅游人才管理机制,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 第52页 |
·完善旅游配套产业建设,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 第52页 |
·发掘生态自然旅游资源价值,创立自然资源品牌 | 第52-53页 |
·加强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实现旅游联动发展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4页 |
附表1:专家征询意见表 | 第59-61页 |
附表2:判断矩阵表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