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城市与乡村并重 | 第12页 |
1.1.2 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成效与问题并存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页 |
1.4.1 农村小学 | 第15页 |
1.4.2 撤点并校 | 第15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2 荥阳市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实践 | 第22-36页 |
2.1 荥阳市概况 | 第22-23页 |
2.1.1 基本情况 | 第22页 |
2.1.2 地形和水文 | 第22页 |
2.1.3 气候条件 | 第22-23页 |
2.1.4 交通状况 | 第23页 |
2.1.5 历史沿革 | 第23页 |
2.2 荥阳市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过程 | 第23-27页 |
2.2.1 新中国成立后荥阳市中小学规划建设回顾 | 第23-24页 |
2.2.2 荥阳市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历程 | 第24-27页 |
2.3 荥阳农村小学撤并模式 | 第27-29页 |
2.3.1 集中式 | 第27-28页 |
2.3.2 互补式 | 第28页 |
2.3.3 复合式 | 第28-29页 |
2.3.4 独立式 | 第29页 |
2.3.5 复建式 | 第29页 |
2.4 影响学校撤并模式的因素 | 第29-34页 |
2.4.1 经济发展水平 | 第29-30页 |
2.4.2 人口规模 | 第30-31页 |
2.4.3 可达性 | 第31-32页 |
2.4.4 与中心城区距离 | 第32-33页 |
2.4.5 村镇发展 | 第33-34页 |
2.4.6 农民意愿 | 第34页 |
2.4.7 民族特色 | 第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荥阳市农村小学配置现状 | 第36-46页 |
3.1 荥阳市农村小学总体配置情况 | 第36-40页 |
3.1.1 荥阳市农村小学学制 | 第36页 |
3.1.2 荥阳市农村小学管理模式 | 第36-38页 |
3.1.3 荥阳市农村小学规模 | 第38-40页 |
3.2 学校服务范围 | 第40页 |
3.3 生均占地面积 | 第40-41页 |
3.4 生均建筑面积 | 第41-42页 |
3.5 建筑质量 | 第42页 |
3.6 师生比 | 第42-43页 |
3.7 其他 | 第43-44页 |
3.7.1 食堂建设情况 | 第43-44页 |
3.7.2 宿舍建设情况 | 第4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4 荥阳市农村小学使用表现 | 第46-60页 |
4.1 调查的对象 | 第46页 |
4.2 调查的内容 | 第46页 |
4.3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第46-52页 |
4.3.1 家庭基本情况 | 第46-47页 |
4.3.2 学生监护情况 | 第47页 |
4.3.3 学生转学情况 | 第47-48页 |
4.3.4 学生就学方式与耗时 | 第48-49页 |
4.3.5 就学时间意愿 | 第49页 |
4.3.6 学校选择的考虑因素 | 第49-50页 |
4.3.7 择校意愿 | 第50-52页 |
4.3.8 学生问卷调研总结 | 第52页 |
4.4 家长访谈调查分析 | 第52-56页 |
4.4.1 家长基本情况 | 第52页 |
4.4.2 就学便捷度 | 第52-53页 |
4.4.3 选择学校的首要考虑因素 | 第53页 |
4.4.4 家长主要担心的问题 | 第53-54页 |
4.4.5 教育水平认知 | 第54页 |
4.4.6 教育支出认知 | 第54页 |
4.4.7 寄宿对学生家庭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8 寄宿时间认知 | 第55页 |
4.4.9 家长访谈总结 | 第55-56页 |
4.5 教师访谈分析 | 第56-59页 |
4.5.1 教师基本情况 | 第56页 |
4.5.2 教学任务 | 第56-57页 |
4.5.3 教学时间 | 第57-58页 |
4.5.4 教育质量 | 第58-59页 |
4.5.5 教师访谈总结 | 第59页 |
4.6 教育体育局人员访谈分析 | 第5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撤点并校的实施效果分析 | 第60-74页 |
5.1 基于调整变化的实施效果 | 第60-63页 |
5.1.1 近年来荥阳市农村小学主要指标变化 | 第60-62页 |
5.1.2 荥阳市农村小学设施主要指标与标准比较 | 第62-63页 |
5.2 基于调查的实施效果 | 第63-65页 |
5.2.1 就学距离 | 第63-64页 |
5.2.2 教学质量 | 第64页 |
5.2.3 心理压力 | 第64页 |
5.2.4 经济负担 | 第64-65页 |
5.3 基于撤并模式比较的实施效果 | 第65-66页 |
5.3.1 集中式 | 第65页 |
5.3.2 互补式与复合式 | 第65页 |
5.3.3 独立式 | 第65页 |
5.3.4 复建式 | 第65-66页 |
5.4 基于案例比较的实施效果 | 第66-68页 |
5.4.1 撤并速率 | 第66页 |
5.4.2 设施配建 | 第66-67页 |
5.4.3 满意度 | 第67页 |
5.4.4 小结 | 第67-68页 |
5.5 撤点并校的正、负面效应 | 第68-71页 |
5.5.1 正面效应 | 第68-70页 |
5.5.2 负面效应 | 第70-71页 |
5.6 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分析 | 第71-73页 |
5.6.1 撤并标准不明确 | 第71-72页 |
5.6.2 缺乏小学布局专项规划 | 第72页 |
5.6.3 相关规划衔接性差 | 第72页 |
5.6.4 学校迁并与学校建设不同步 | 第72页 |
5.6.5 就学成本与教育资源分配的博弈 | 第72-7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荥阳市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策略 | 第74-90页 |
6.1 经验借鉴:美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研究 | 第74-76页 |
6.1.1 农村学校合并的历史发展 | 第74-75页 |
6.1.2 农村学校合并的实施过程 | 第75-76页 |
6.1.3 经验与启示 | 第76页 |
6.2 荥阳市农村小学建设标准建议 | 第76-77页 |
6.2.1 农村小学设施配建标准 | 第76-77页 |
6.2.2 荥阳农村小学主要指标建议 | 第77页 |
6.3 对相关规划的解读 | 第77-79页 |
6.3.1 荥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 第77-78页 |
6.3.2 荥阳市新“三化”协调空间布局规划 | 第78-79页 |
6.3.3 相关规划实施对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影响 | 第79页 |
6.4 荥阳市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建议 | 第79-87页 |
6.4.1 居民点变化趋势 | 第79-81页 |
6.4.2 各类型社区的小学配置研究 | 第81-84页 |
6.4.3 荥阳市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 第84-86页 |
6.4.4 近期农村小学建设 | 第86-87页 |
6.5 荥阳市农村小学管理策略 | 第87-90页 |
6.5.1 增加教育投资 | 第87-88页 |
6.5.2 实行校车计划 | 第88页 |
6.5.3 应用教育技术 | 第88-89页 |
6.5.4 更新硬件设施 | 第89页 |
6.5.5 其他 | 第89-90页 |
7 结论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90-92页 |
7.1 本文结论 | 第90-91页 |
7.1.1 荥阳市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历程及撤并的模式 | 第90页 |
7.1.2 荥阳市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配置现状及问题 | 第90页 |
7.1.3 荥阳市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的实施效果及原因 | 第90-91页 |
7.1.4 荥阳市农村小学进一步布局调整的建议及策略 | 第91页 |
7.2 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表目录 | 第96-98页 |
图目录 | 第98-100页 |
附录 | 第100-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