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城市污水管网水质变化规律模拟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概述第10-11页
    1.2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1 污水处理厂碳源不足第11页
        1.2.2 污水管网对污水处理厂的影响第11-12页
        1.2.3 管网中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第12-13页
        1.2.4 水质变化对污水管网过水能力的影响第13页
    1.3 课题来源、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3-15页
        1.3.1 课题来源第13页
        1.3.2 研究目标及意义第13-14页
        1.3.3 研究内容第14-15页
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22页
    2.1 污水管道内水质变化研究第15-17页
    2.2 污水管道内物理、化学、生物反应研究第17-19页
        2.2.1 污水管道内物理反应研究第17页
        2.2.2 污水管道内化学反应研究第17-18页
        2.2.3 污水管道内生物反应研究第18-19页
    2.3 生物膜系统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9-21页
    2.4 污水管道内流态与生物动力学研究第21-22页
3 试验装置与方法第22-30页
    3.1 试验装置第22-24页
        3.1.1 装置主体第22-23页
        3.1.2 附属设施及材料第23-24页
    3.2 进水水质第24页
    3.3 试验条件第24-25页
    3.4 取样方案第25页
    3.5 试验方法第25-30页
        3.5.1 常规水质指标第25-26页
        3.5.2 可降解有机物组分第26页
        3.5.3 挥发性脂肪酸第26-27页
        3.5.4 生物膜内部 pH、DO 及厚度第27页
        3.5.5 生物膜形态结构第27页
        3.5.6 细菌总数、氨化菌及反硝化菌的测定第27-28页
        3.5.7 微生物群落分析第28-29页
        3.5.8 悬浮物的粒径分析第29-30页
4 污水管道水质变化规律研究第30-58页
    4.1 常规污染物的变化第30-39页
        4.1.1 有机污染物的变化第30-31页
        4.1.2 氮类污染物的变化第31-35页
        4.1.3 磷类污染物的变化第35-36页
        4.1.4 水质变化特性分析及评价第36-39页
    4.2 不同种类碳源的变化第39-44页
        4.2.1 有机物组分的分类第39-40页
        4.2.2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变化第40-42页
        4.2.3 挥发性脂肪酸的变化第42-44页
    4.3 管道生物膜特性研究第44-50页
        4.3.1 生物膜内部 DO、pH 的变化及厚度第44-45页
        4.3.2 生物膜形态结构分析第45-47页
        4.3.3 细菌总数、氨化菌及反硝化菌数的分析第47-48页
        4.3.4 生物菌群分析第48-50页
    4.4 悬浮物浓度及其粒径的关系第50-54页
        4.4.1 悬浮物浓度的变化第50-51页
        4.4.2 悬浮物粒径分布的变化第51-54页
        4.4.3 悬浮物浓度及其粒径的关系第54页
    4.5 不同流速对水质变化的影响第54-58页
5 结论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附录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街区慢行交通吸引量预测与街区空间规划研究
下一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植被生态恢复研究--以云南鲁地拉和功果桥水电站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