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3页 |
1.2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简介 | 第13-14页 |
1.3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4.1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 | 第16-17页 |
1.4.2 电动助力转向控制 | 第17-18页 |
1.5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EPS动力学建模与助力特性研究 | 第21-30页 |
2.1 EPS动力学模型 | 第21-23页 |
2.2 转向路感与路感强度 | 第23-24页 |
2.3 助力特性分析 | 第24-26页 |
2.4 直线型助力特性曲线确定 | 第26-29页 |
2.4.1 确定T_(d0)与T_(dmax) | 第26页 |
2.4.2 确定最大助力电机电流I_(max) | 第26页 |
2.4.3 确定助力增益K_v | 第26-28页 |
2.4.4 直线型助力曲线模型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EPS控制策略和算法研究 | 第30-43页 |
3.1 EPS控制策略 | 第30-33页 |
3.1.1 助力控制模式 | 第30-32页 |
3.1.2 回正控制模式 | 第32页 |
3.1.3 阻尼控制模式 | 第32-33页 |
3.1.4 EPS工作模式的判断算法 | 第33页 |
3.1.5 EPS补偿控制 | 第33页 |
3.2 EPS助力控制算法 | 第33-35页 |
3.2.1 PID控制 | 第34页 |
3.2.2 智能PID控制 | 第34-35页 |
3.2.3 H_∞控制 | 第35页 |
3.3 EPS模糊PID控制器建模设计 | 第35-41页 |
3.3.1 控制器结构 | 第36页 |
3.3.2 变量隶属度函数 | 第36-37页 |
3.3.3 模糊控制规则表 | 第37页 |
3.3.4 输出模糊量精确化 | 第37-41页 |
3.4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车速信号反馈原理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整车ADAMS建模 | 第43-50页 |
4.1 ADAMS/Car建模理论 | 第43页 |
4.2 模型假设与建模参数 | 第43-44页 |
4.3 整车模型建立 | 第44-49页 |
4.3.1 建模环境与参数 | 第44-45页 |
4.3.2 前悬架与后悬架建模 | 第45-47页 |
4.3.3 转向系统建模 | 第47-48页 |
4.3.4 轮胎与路面谱建模 | 第48-49页 |
4.3.5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车身建模 | 第49页 |
4.3.6 整车装配模型 | 第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基于整车的EPS系统联合仿真 | 第50-62页 |
5.1 联合仿真 | 第50-54页 |
5.1.1 联合仿真概述 | 第50-51页 |
5.1.2 联合仿真实施 | 第51页 |
5.1.3 联合仿真模型 | 第51-53页 |
5.1.4 模型验证 | 第53-54页 |
5.2 车辆操纵稳定性简介 | 第54-55页 |
5.2.1 操纵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54-55页 |
5.2.2 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 | 第55页 |
5.3 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 | 第55-61页 |
5.3.1 转向瞬态响应仿真试验(转向盘角阶跃输入) | 第55-57页 |
5.3.2 稳态转向仿真试验 | 第57-58页 |
5.3.3 低速转向回正仿真试验 | 第58-60页 |
5.3.4 高速转向回正仿真试验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文章总结 | 第6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