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23页 |
1.2.1 回采工作面布置与煤柱留设 | 第12-14页 |
1.2.2 采动应力监测 | 第14-21页 |
1.2.3 留巷围岩应力分布、变形破坏规律与支护加固技术 | 第21-23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23-24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1.6 预期成果 | 第25-26页 |
第2章 巷道围岩地质力学参数测试 | 第26-36页 |
2.1 试验巷道地质生产条件 | 第26-28页 |
2.2 围岩结构分布及结构观测 | 第28-31页 |
2.3 地应力测量 | 第31-34页 |
2.4 围岩强度测试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留巷采动应力演化规律现场监测研究 | 第36-70页 |
3.1 掘进期间采动应力演化规律 | 第36-44页 |
3.1.1 巷道围岩变形演化规律 | 第36-37页 |
3.1.2 锚杆(索)受力演化规律 | 第37-42页 |
3.1.3 煤柱垂直应力演化规律 | 第42-44页 |
3.2 81115工作面回采期间采动应力演化规律 | 第44-53页 |
3.2.1 巷道围岩变形演化规律 | 第44-47页 |
3.2.2 锚杆(索)受力演化规律 | 第47-50页 |
3.2.3 煤柱垂直应力演化规律 | 第50-53页 |
3.3 顶板三维相对主应力演化规律 | 第53-69页 |
3.3.1 空心包体应变计布置 | 第53-55页 |
3.3.2 空心包体应变计安装 | 第55-56页 |
3.3.3 三维相对主应力大小演化规律 | 第56-63页 |
3.3.4 三维相对主应力方向演化规律 | 第63-6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4章 留巷采动应力演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 第70-88页 |
4.1 数值模型建立与模拟方案 | 第70-73页 |
4.1.1 模型建立 | 第70-71页 |
4.1.2 边界条件 | 第71页 |
4.1.3 本构模型及力学参数 | 第71-72页 |
4.1.4 模型校核 | 第72-73页 |
4.1.5 模拟方案 | 第73页 |
4.2 留巷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及破坏特征 | 第73-82页 |
4.2.1 留巷围岩垂直应力演化规律及破坏特征 | 第73-78页 |
4.2.2 煤柱宽度对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及变形破坏特征的影响 | 第78-82页 |
4.3 留巷围岩位移场演化规律 | 第82-86页 |
4.3.1 留巷围岩位移场演化规律 | 第82-85页 |
4.3.2 煤柱宽度对留巷围岩位移的影响 | 第85-8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5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88-89页 |
5.2 创新点 | 第89页 |
5.3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