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1 光棘球海胆概述 | 第12-15页 |
1.1.1 光棘球海胆的分类地位与分布 | 第12页 |
1.1.2 光棘球海胆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特性 | 第12-13页 |
1.1.3 光棘球海胆的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1.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棘皮动物转录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21页 |
1.2.1 测序技术的发展 | 第15-17页 |
1.2.2 转录组学及其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2.3 RNA-Seq技术在棘皮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2.4 海胆转录组测序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3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生物体中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1.3.1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及功能 | 第21-22页 |
1.3.2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生物体中的合成途径 | 第22-24页 |
1.3.3 海洋无脊椎动物体内LC-PUFAs合成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性腺转录组测序及数据分析 | 第26-49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26-2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3页 |
2.2.1 性腺组织生理性状测定 | 第27页 |
2.2.2 性腺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 第27页 |
2.2.3 cDNA文库的构建及Illumina测序 | 第27-28页 |
2.2.4 测序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8-33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3-47页 |
2.3.1 性腺发育阶段鉴定 | 第33-34页 |
2.3.2 性腺中脂肪酸种类及含量检测 | 第34-36页 |
2.3.3 测序评估及序列拼接 | 第36-37页 |
2.3.4 基因注释与功能分类 | 第37-42页 |
2.3.5 差异表达基因挖掘、功能注释及qPCR验证 | 第42-45页 |
2.3.6 两种主要分子标记的预测 | 第45-47页 |
2.4 讨论 | 第47-48页 |
2.4.1 海胆性腺理化特性及转录组测序 | 第47页 |
2.4.2 测序序列注释 | 第47-48页 |
2.4.3 测序序列的功能分析 | 第48页 |
2.5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PUFA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第49-70页 |
3.1 材料与试剂 | 第49-50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9页 |
3.1.3 所需试剂药品 | 第49-50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50-55页 |
3.2.1 总RNA提取与cDNA第一链合成 | 第50页 |
3.2.2 基因克隆 | 第50-51页 |
3.2.3 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 | 第51-52页 |
3.2.4 定量PCR检测基因的组织分布 | 第52-53页 |
3.2.5 酵母真核表达3个PUFA相关基因 | 第53-55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55-68页 |
3.3.1 组织RNA的提取 | 第55页 |
3.3.2 基因克隆 | 第55-58页 |
3.3.3 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58-66页 |
3.3.4 PUFA相关3个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 | 第66-67页 |
3.3.5 基因表达验证 | 第67-68页 |
3.4 讨论 | 第68-69页 |
3.4.1 PUFA合成关键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功能特性 | 第68-69页 |
3.4.2 基因的组织分布 | 第69页 |
3.5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70-71页 |
4.1 结论 | 第70页 |
4.2 创新点 | 第70页 |
4.3 进一步研究内容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附录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