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第1章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11-19页 |
1.1 狂犬病病毒的特性和发病机制 | 第11-12页 |
1.2 犬狂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诊断治疗 | 第12-13页 |
1.3 非洲狂犬病的流行情况 | 第13-14页 |
1.4 亚洲狂犬病的流行情况 | 第14-19页 |
第2章 现阶段中国犬狂犬病 | 第19-22页 |
2.1 疫苗接种和疾病传播的宿主阈值 | 第19-20页 |
2.2 中国预防和控制犬狂犬病 | 第20页 |
2.3 我国控制狂犬病的前景 | 第20-22页 |
第3章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3.1 狂犬病疫苗的发展历史 | 第23-24页 |
3.2 狂犬病疫苗的管理和使用 | 第24-25页 |
3.3 替代型狂犬病疫苗的发展 | 第25页 |
3.4 反向遗传技术在狂犬病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27-56页 |
第1章 我国狂犬病病毒街毒株的培养和增殖特性 | 第27-40页 |
1 材料 | 第27-29页 |
2 方法 | 第29-31页 |
3 结果 | 第31-37页 |
4 讨论 | 第37-39页 |
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2章 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小鼠感染实验 | 第40-49页 |
1 材料 | 第40-41页 |
2 方法 | 第41-42页 |
3 结果 | 第42-47页 |
4 讨论 | 第47-48页 |
5 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RABV 街毒株 HUNPB3 犬感染实验 | 第49-56页 |
1 材料 | 第49-50页 |
2 方法 | 第50页 |
3 结果 | 第50-54页 |
4 讨论 | 第54-55页 |
5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导师简介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