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裂解橡胶颗粒干法改性SMA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国内现状分析 | 第15-18页 |
1.2.2 国外现状分析 | 第18-2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浅裂解橡胶颗粒-沥青作用机制研究 | 第23-35页 |
2.1 试验材料与性能 | 第23-25页 |
2.1.1 沥青 | 第23-24页 |
2.1.2 浅裂解橡胶颗粒 | 第24-25页 |
2.2 浅裂解橡胶颗粒与沥青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25-33页 |
2.2.1 浅裂解橡胶颗粒在沥青中的吸油性 | 第25-29页 |
2.2.2 浅裂解橡胶颗粒在沥青中的膨胀性 | 第29-31页 |
2.2.3 浅裂解橡胶颗粒改性沥青的性质 | 第31-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橡胶颗粒干法改性SMA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 第35-53页 |
3.1 试验材料与性能 | 第35-36页 |
3.1.1 矿料 | 第35-36页 |
3.1.2 纤维 | 第36页 |
3.2 马歇尔试验设计法 | 第36-45页 |
3.2.1 SBS改性SMA配合比设计 | 第36-40页 |
3.2.2 LPCR干法改性SMA技术标准 | 第40-44页 |
3.2.3 LPCR干法改性SMA马歇尔试验法 | 第44-45页 |
3.3 LPCR干法改性SMA配合比设计法 | 第45-49页 |
3.4 谢伦堡析漏试验 | 第49页 |
3.5 LPCR干法改性SMA配合比设计流程 | 第49-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浅裂解橡胶颗粒改性SMA性能研究 | 第53-72页 |
4.1 高温稳定性 | 第53-56页 |
4.1.1 车辙试验过程 | 第53-54页 |
4.1.2 试验结果计算与分析 | 第54-56页 |
4.2 低温抗裂性 | 第56-60页 |
4.2.1 低温小梁弯曲试验 | 第56-57页 |
4.2.2 试验结果计算与分析 | 第57-60页 |
4.3 水稳性 | 第60-63页 |
4.3.1 冻融劈裂强度试验 | 第60页 |
4.3.2 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 | 第60页 |
4.3.3 试验结果计算及分析 | 第60-63页 |
4.4 蠕变特性 | 第63-71页 |
4.4.1 低温弯曲蠕变试验 | 第63-64页 |
4.4.2 试验结果计算与分析 | 第64-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浅裂解橡胶颗粒改性SMA机理研究 | 第72-80页 |
5.1 理论分析 | 第72-73页 |
5.2 荧光显微试验 | 第73-76页 |
5.2.1 荧光显微技术原理 | 第73-74页 |
5.2.2 橡胶沥青荧光显微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5.3 电镜扫描试验(SEM) | 第76-78页 |
5.3.1 电镜扫描试验原理 | 第76页 |
5.3.2 电镜扫描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6-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6.2 创新点 | 第81页 |
6.3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附件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