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19页 |
2.1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理论 | 第14-17页 |
2.1.1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界定 | 第14页 |
2.1.2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特征及作用 | 第14-15页 |
2.1.3 商业银行风险为本监管框架 | 第15-17页 |
2.2 商业银行监管有效性理论 | 第17-19页 |
2.2.1 金融脆弱说 | 第17页 |
2.2.2 公共利益说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甘肃银监局非现场监管概述 | 第19-25页 |
3.1 甘肃银监局非现场监管系统概述 | 第19-23页 |
3.1.1 甘肃银监局非现场监管目标与监管对象 | 第20页 |
3.1.2 甘肃银监局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及分析要点 | 第20-21页 |
3.1.3 甘肃银监局非现场监管程序 | 第21-23页 |
3.2 甘肃银监局非现场监管开展的主要工作 | 第23-25页 |
第四章 甘肃银监局非现场监管有效性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8页 |
4.1 监管有效性的评判体系框架 | 第25-26页 |
4.2 甘肃银监局非现场监管有效性评价 | 第26-35页 |
4.2.1 银行业稳定性目标实现状况及评价 | 第26-30页 |
4.2.2 银行经营效率目标实现状况及评价 | 第30-31页 |
4.2.3 发展性目标 | 第31-32页 |
4.2.4 监管成本状况评价 | 第32-34页 |
4.2.5 结论 | 第34-35页 |
4.3 甘肃银监局非现场监管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8页 |
第五章 提高甘肃银监局非现场监管有效性的建议 | 第38-43页 |
5.1 提高基础数据的真实准确性 | 第38-39页 |
5.2 完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 | 第39-40页 |
5.3 强化非现场监管的风险预警功能 | 第40页 |
5.4 强化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 | 第40-41页 |
5.5 强化非现场监管工作人员素质建设 | 第41-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