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1.2.1 聚焦形貌恢复技术 | 第13-17页 |
1.2.2 采煤机截齿磨损研究 | 第17页 |
1.2.3 磨损分析测量方法 | 第17-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于聚焦形貌恢复三维形貌重构原理与技术 | 第20-28页 |
2.1 聚焦形貌恢复技术原理 | 第20-23页 |
2.1.1 理论依据 | 第20-21页 |
2.1.2 恢复流程 | 第21-22页 |
2.1.3 深度测量方法 | 第22-23页 |
2.2 聚焦形貌恢复技术关键技术 | 第23-25页 |
2.2.1 图像预处理 | 第23-24页 |
2.2.2 聚焦评价函数 | 第24-25页 |
2.2.3 评价函数特征曲线滤波与峰值定位 | 第25页 |
2.2.4 初始深度图连续化 | 第25页 |
2.3 聚焦形貌恢复技术性能主要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2.3.1 评价窗口 | 第26页 |
2.3.2 图像噪声 | 第26页 |
2.3.3 图像饱和度 | 第26页 |
2.3.4 图像对比度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基于最大最小算子的图像预处理方法 | 第28-38页 |
3.1 图像噪声模型 | 第28-29页 |
3.1.1 高斯噪声 | 第28页 |
3.1.2 椒盐噪声 | 第28-29页 |
3.2 常用图像滤波方法 | 第29-31页 |
3.2.1 均值滤波 | 第29-30页 |
3.2.2 中值滤波 | 第30-31页 |
3.3 最大最小算子图像滤波方法 | 第31-36页 |
3.3.1 噪声检测 | 第31-32页 |
3.3.2 噪声点赋值 | 第32-33页 |
3.3.3 算法验证与评价分析 | 第33-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基于自适应评价窗口与区域像素重构的聚焦形貌恢复改进算法 | 第38-64页 |
4.1 聚焦形貌恢复中自适应评价窗口选择方法 | 第38-55页 |
4.1.1 灰度共生矩阵及其相关性特征原理 | 第38-39页 |
4.1.2 评价窗口形状和尺寸计算 | 第39-41页 |
4.1.3 聚焦形貌恢复改进算法描述 | 第41页 |
4.1.4 算法验证与评价分析 | 第41-55页 |
4.2 基于区域像素重构的聚焦形貌恢复方法 | 第55-62页 |
4.2.1 图像区域像素重构 | 第55-56页 |
4.2.2 改进的聚焦评价函数 | 第56-57页 |
4.2.3 聚焦形貌恢复改进算法描述 | 第57页 |
4.2.4 算法验证与评价分析 | 第57-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采煤机截齿磨损测量与验证试验 | 第64-78页 |
5.1 图像获取试验台搭建与图像采集 | 第64-66页 |
5.1.1 图像获取试验台所需设备 | 第64-65页 |
5.1.2 图像获取试验台的示意图与实物图 | 第65-66页 |
5.1.3 图像采集过程 | 第66页 |
5.2 采煤机截齿磨损测量试验 | 第66-72页 |
5.2.1 采煤机截齿图像采集与预处理 | 第66-69页 |
5.2.2 截齿图像三维形貌重构 | 第69-70页 |
5.2.3 截齿有效区域提取 | 第70-72页 |
5.2.4 表面深度值测量与体积计算 | 第72页 |
5.3 精确度验证试验 | 第72-77页 |
5.3.1 金属件图像采集与预处理 | 第73-74页 |
5.3.2 金属件图像三维形貌重构 | 第74-75页 |
5.3.3 金属件有效区域提取 | 第75-76页 |
5.3.4 体积计算与精确度计算 | 第76-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2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8页 |
6.2 研究结论 | 第78-79页 |
6.3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