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主要缩略语对照表 | 第18-20页 |
1 绪论 | 第20-34页 |
1.1 引言 | 第20-21页 |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第21-29页 |
1.2.1 新型网络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1.2.2 空间网络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1.4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30-31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31-34页 |
2 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空间网络架构 | 第34-70页 |
2.1 引言 | 第34-38页 |
2.2 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空间网络架构描述 | 第38-44页 |
2.2.1 管理层 | 第39-40页 |
2.2.2 控制层 | 第40-41页 |
2.2.3 转发层 | 第41页 |
2.2.4 通信流程 | 第41-43页 |
2.2.5 新型空间网络架构与智慧协同网络对应关系 | 第43-44页 |
2.3 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空间网络原型系统实现 | 第44-48页 |
2.3.1 地面网络部分 | 第45-46页 |
2.3.2 空间网络部分 | 第46-48页 |
2.4 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空间网络原型系统验证 | 第48-58页 |
2.4.1 管控架构可行性分析 | 第49-53页 |
2.4.2 管控架构敏捷性分析 | 第53-55页 |
2.4.3 空间网络中流量工程分析 | 第55-57页 |
2.4.4 天地一体化网络中流量工程分析 | 第57-58页 |
2.5 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空间网络模型描述 | 第58-63页 |
2.5.1 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空间网络基本管控模型 | 第59-60页 |
2.5.2 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空间网络的Jackson模型 | 第60-63页 |
2.6 模型实验验证 | 第63-64页 |
2.7 模型数值分析 | 第64-68页 |
2.7.1 μ_c对T的影响 | 第65-66页 |
2.7.2 x对T的影响 | 第66页 |
2.7.3 q~f对T的影响 | 第66-67页 |
2.7.4 λ对T的影响 | 第67-6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3 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空间网络中流表管理策略 | 第70-102页 |
3.1 引言 | 第70-73页 |
3.1.1 研究背景 | 第70-71页 |
3.1.2 研究现状 | 第71-73页 |
3.2 问题分析 | 第73-77页 |
3.3 算法描述 | 第77-80页 |
3.3.1 动态分类超时(DCT)算法 | 第77-79页 |
3.3.2 基于超时策略的移动性管理(TSMM)算法 | 第79-80页 |
3.4 实验分析与评估 | 第80-95页 |
3.4.1 实验设计 | 第80-84页 |
3.4.2 流表规模对比分析 | 第84-89页 |
3.4.3 归一化的查不到表概率对比分析 | 第89-92页 |
3.4.4 流丢弃概率对比分析 | 第92-93页 |
3.4.5 吞吐量对比分析 | 第93-94页 |
3.4.6 idle_timeout值分布对比分析 | 第94-95页 |
3.5 仿真分析与评估 | 第95-101页 |
3.5.1 仿真设计 | 第95-98页 |
3.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98-10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4 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空间网络中网络资源适配方法 | 第102-120页 |
4.1 引言 | 第102-104页 |
4.1.1 研究思路 | 第102-103页 |
4.1.2 研究现状 | 第103-104页 |
4.2 算法描述 | 第104-111页 |
4.2.1 空间网络链路 | 第104-105页 |
4.2.2 空间网络模型 | 第105-106页 |
4.2.3 QSR算法 | 第106-109页 |
4.2.4 QBA算法 | 第109-111页 |
4.3 实验分析与评估 | 第111-118页 |
4.3.1 QSR算法实验结果 | 第112-116页 |
4.3.2 QBA算法实验结果 | 第116-118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118-120页 |
5 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空间网络中服务资源适配方法 | 第120-148页 |
5.1 引言 | 第120-123页 |
5.1.1 研究背景 | 第120-122页 |
5.1.2 研究现状 | 第122-123页 |
5.2 空间网络中SFC部署方式 | 第123-126页 |
5.2.1 新型空间网络服务提供模式 | 第123-124页 |
5.2.2 动态多域模式 | 第124-125页 |
5.2.3 卫星编队模式 | 第125-126页 |
5.3 算法描述 | 第126-134页 |
5.3.1 空间网络建模 | 第126-127页 |
5.3.2 OWPS算法描述 | 第127-130页 |
5.3.3 SFP生成算法描述 | 第130-134页 |
5.4 仿真分析与评估 | 第134-147页 |
5.4.1 仿真设计 | 第135-139页 |
5.4.2 隶属度函数值对比 | 第139-140页 |
5.4.3 路径跳数对比 | 第140-141页 |
5.4.4 切换性能对比 | 第141-142页 |
5.4.5 丢包率对比 | 第142-143页 |
5.4.6 时延对比 | 第143-144页 |
5.4.7 请求满足率对比 | 第144-146页 |
5.4.8 资源利用率对比 | 第146-14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48-150页 |
6.1 总结 | 第148-149页 |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8-16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