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6-5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2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20-21页 |
1.2.3 现实意义 | 第21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21-38页 |
1.3.1 补贴政策机理的相关研究 | 第21-26页 |
1.3.2 补贴标准的相关研究 | 第26-32页 |
1.3.3 补贴政策实施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32-36页 |
1.3.4 对于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36-38页 |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38-4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40-41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1.5 研究范围 | 第42-48页 |
1.5.1 研究区域 | 第42-45页 |
1.5.2 节水灌溉技术 | 第45-47页 |
1.5.3 数据说明 | 第47-48页 |
1.6 论文创新之处 | 第48-50页 |
第二章 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总体框架 | 第50-75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50-57页 |
2.1.1 外部性理论 | 第50-52页 |
2.1.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52-53页 |
2.1.3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 第53-54页 |
2.1.4 效用理论 | 第54-55页 |
2.1.5 农户行为理论 | 第55-57页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57-64页 |
2.2.1 补贴政策 | 第57-59页 |
2.2.2 全成本收益 | 第59-63页 |
2.2.3 农户政策偏好 | 第63-64页 |
2.3 理论分析 | 第64-70页 |
2.3.1 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的基本框架 | 第64-66页 |
2.3.2 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的作用机理 | 第66-67页 |
2.3.3 全成本收益视角的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标准核算方法 | 第67-69页 |
2.3.4 纳入农户偏好的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实施方式设计思路 | 第69-70页 |
2.4 总体研究框架 | 第70-7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三章 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的发展与实践 | 第75-86页 |
3.1 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的发展阶段与趋势 | 第75-79页 |
3.1.1 探索阶段 | 第75-76页 |
3.1.2 起步阶段 | 第76页 |
3.1.3 推广阶段 | 第76-77页 |
3.1.4 完善阶段 | 第77-78页 |
3.1.5 未来发展趋势 | 第78-79页 |
3.2 现行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79-82页 |
3.2.1 补贴标准核算缺少完整的成本收益基础 | 第79页 |
3.2.2 政策实施方式设计未能体现农户偏好 | 第79-80页 |
3.2.3 相关措施不够完善 | 第80-82页 |
3.3 研究区域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现状与问题 | 第82-85页 |
3.3.1 研究区域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现状 | 第82-84页 |
3.3.2 研究区域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84-8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四章 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的激励效果分析 | 第86-97页 |
4.1 问题的提出 | 第86-87页 |
4.2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 第87-90页 |
4.2.1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行为过程 | 第87-88页 |
4.2.2 补贴政策等因素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影响的理论分析及假说 | 第88-89页 |
4.2.3 补贴政策等因素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影响的计量经济模型 | 第89-90页 |
4.3 研究样本与数据说明 | 第90-93页 |
4.3.1 样本与变量描述 | 第90-92页 |
4.3.2 问卷与数据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92-93页 |
4.4 计量经济模型估计 | 第93-95页 |
4.4.1 结构方程模型的适配度检验 | 第93页 |
4.4.2 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结果 | 第93-95页 |
4.5 补贴政策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激励效果分析 | 第9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五章 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全成本测算 | 第97-106页 |
5.1 问题的提出 | 第97-98页 |
5.2 “全成本”的识别 | 第98页 |
5.3 市场化成本的测算 | 第98-99页 |
5.4 非市场化成本的测算 | 第99-105页 |
5.4.1 非市场化成本的测算方法 | 第99-102页 |
5.4.2 农户基本特征与受偿意愿统计 | 第102-104页 |
5.4.3 模型估计与非市场化成本的测算结果 | 第104-10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六章 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全收益测算 | 第106-118页 |
6.1 问题的提出 | 第106-107页 |
6.2 “全收益”的识别 | 第107-108页 |
6.3 市场化收益的测算 | 第108-109页 |
6.4 非市场化收益的测算 | 第109-117页 |
6.4.1 非市场化收益的测算方法 | 第109-111页 |
6.4.2 选择实验问卷设计 | 第111-114页 |
6.4.3 计量经济模型估计结果 | 第114-116页 |
6.4.4 非市场化收益的测算结果 | 第116-11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七章 补贴政策实施方式的农户偏好分析 | 第118-131页 |
7.1 问题的提出 | 第118-119页 |
7.2 农户对政策实施方式偏好的揭示方法 | 第119-121页 |
7.2.1 选择实验流程 | 第119-120页 |
7.2.2 计量经济模型 | 第120-121页 |
7.3 政策参与模拟的实验设计 | 第121-125页 |
7.3.1 政策属性及其水平值设定 | 第122-123页 |
7.3.2 选择实验问卷 | 第123-125页 |
7.4 样本与变量描述 | 第125-127页 |
7.5 农户对政策实施方式偏好的实证分析 | 第127-129页 |
7.5.1 RPL模型的估计结果与分析 | 第127-129页 |
7.5.2 不同政策实施方式的隐含价格测算 | 第129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八章 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的优化与建议 | 第131-141页 |
8.1 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标准的优化与建议 | 第131-133页 |
8.1.1 全成本收益视角的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标准核算 | 第131页 |
8.1.2 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标准的调整建议 | 第131-133页 |
8.2 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实施方式的优化与建议 | 第133-136页 |
8.2.1 基于农户偏好的补贴政策实施方式优化 | 第133-134页 |
8.2.2 基于隐含价格的补贴政策实施方式优化 | 第134-136页 |
8.3 针对其他相关措施的优化与建议 | 第136-140页 |
8.3.1 细化补贴政策内容,提高政策的适应性与可操作性 | 第136页 |
8.3.2 设立节水灌溉技术专项补贴资金,并对落后地区保持适度倾斜 | 第136-137页 |
8.3.3 构建节水灌溉技术成本收益评估体系,提高技术补贴的精准度 | 第137-138页 |
8.3.4 建立沟通机制,提高农户决策参与度 | 第138页 |
8.3.5 规范节水灌溉技术补贴发放流程,提高补贴资金利用率 | 第138页 |
8.3.6 完善节水交易机制,提高农户节水积极性 | 第138-139页 |
8.3.7 加大宣传力度与研发投入,提升农户技术认知与使用效果 | 第139-140页 |
8.3.8 完善信贷保险机制,提高农户投资与抗风险能力 | 第140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结束语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6页 |
致谢 | 第156-158页 |
作者简介 | 第158-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