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1-18页 |
| 1.1 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11-12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3 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待完善之处 | 第12-17页 |
| 1.3.1 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 | 第12-16页 |
| 1.3.2 存在待完善之处 | 第16-17页 |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页 |
| 1.5 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2 鲜卑慕容氏的崛起 | 第18-26页 |
| 2.1 鲜卑部族的起源 | 第18-19页 |
| 2.2 鲜卑部族的迁移及其族群的分化与发展 | 第19-23页 |
| 2.3 鲜卑慕容氏的崛起 | 第23-26页 |
| 3 鲜卑慕容氏建国前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 | 第26-37页 |
| 3.1 莫护跋之前的慕容鲜卑(公元前1世纪末-公元1世纪末) | 第26-27页 |
| 3.2 莫护跋时的慕容鲜卑(公元 3 世纪初--公元 3 世纪中页) | 第27-28页 |
| 3.3 木延、涉归时的慕容鲜卑(公元240年-公元284年) | 第28页 |
| 3.4 鲜卑慕容氏从属曹魏统治时期 | 第28-30页 |
| 3.5 慕容氏等三部雄踞东北阶段 | 第30-37页 |
| 3.5.1 慕容氏、段氏、宇文氏三部在东北地区的各自分布 | 第30-33页 |
| 3.5.2 三部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相互之间的征伐 | 第33-37页 |
| 4 鲜卑慕容氏相继建国及其特征 | 第37-56页 |
| 4.1 前燕 | 第37-43页 |
| 4.2 后燕 | 第43-48页 |
| 4.3 西燕 | 第48-52页 |
| 4.4 南燕 | 第52-54页 |
| 4.5 北燕 | 第54-56页 |
| 5 亡国后的鲜卑慕容氏的发展概况 | 第56-58页 |
| 6 结语: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