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语说明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9页 |
第一章 黄柄壁泥蜂共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筛选 | 第19-3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1.1.1 样品 | 第19-20页 |
1.1.2 供试菌 | 第20页 |
1.1.3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0-21页 |
1.1.4 主要培养基 | 第21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1.2.1 黄柄壁泥蜂体内外共生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21页 |
1.2.2 放线菌的培养特征观察 | 第21-22页 |
1.2.3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 | 第22页 |
1.2.4 抗菌生物活性的检测 | 第22-23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1.3.1 黄柄壁泥蜂共生放线菌分离和初步观测 | 第23-24页 |
1.3.2 抑菌活性检测 | 第24-27页 |
1.3.3 黄柄壁泥蜂共生放线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7-31页 |
1.4 小结与讨论 | 第31-32页 |
第二章 Streptomyces sp. 1512.3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 第32-4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2.1.1 菌株 | 第32页 |
2.1.2 细胞株来源 | 第32-33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2.1.4 实验试剂与培养基 | 第3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2.2.1 链霉菌1512-3的培养及分子鉴定 | 第33页 |
2.2.2 菌株1512-3基因组测序和组装、注释 | 第33-34页 |
2.2.3 菌株1512-3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4页 |
2.2.4 菌株1512-3的发酵 | 第34页 |
2.2.5 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 | 第34页 |
2.2.6 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34-35页 |
2.2.7 单体化合物的抗菌研究 | 第35页 |
2.2.8 细胞的培养、传代和保存 | 第35页 |
2.2.9 MTT法测定药物细胞毒活性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4页 |
2.3.1 1512-3的系统发育树、基因组概况及组装结果 | 第36-37页 |
2.3.2 基因组中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合成基因簇预测分析 | 第37-40页 |
2.3.3 菌株1512-3代谢产物结构鉴定 | 第40-42页 |
2.3.4 单体化合物抗菌活性 | 第42-43页 |
2.3.5 化合物1对乳腺癌细胞存活能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2.4 讨论 | 第44-45页 |
第三章 Streptomyces sp.1510-2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45-6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3.1.1 菌株 | 第45页 |
3.1.2 细胞株来源 | 第45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3.1.4 实验试剂与培养基 | 第4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3.2.1 链霉菌1510-2的培养 | 第46页 |
3.2.2 菌株1510-2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 | 第46页 |
3.2.3 菌株1510-2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6页 |
3.2.4 菌株1510-2的发酵 | 第46页 |
3.2.5 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 | 第46-47页 |
3.2.6 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47页 |
3.2.7 单体化合物的抗菌研究 | 第47-48页 |
3.2.8 拓扑异构酶活性的研究 | 第48页 |
3.2.9 TTC法测定MIC | 第48页 |
3.2.10 己糖激酶Ⅱ的活性 | 第48-4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9-63页 |
3.3.1 1510-2系统发育树鉴、基因组概况及组装结果 | 第49-51页 |
3.3.2 基因组中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合成基因簇预测分析 | 第51-52页 |
3.3.3 菌株1510-2代谢产物结构鉴定 | 第52-60页 |
3.3.4 单体化合物抗菌活性 | 第60-61页 |
3.3.5 SGr-02对Topo Ⅱ活性的影响 | 第61页 |
3.3.6 最低抑菌浓度(MIC) | 第61-62页 |
3.3.7 己糖激酶的活性 | 第62页 |
3.3.8 SGr-02、SGr-06、SGr-07的抗肿瘤活性 | 第62-63页 |
3.4 讨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8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