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鞘翅目害虫论文

象甲类害虫捕捉网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前言第9-20页
    1.1 象甲类害虫的研究概况第9-11页
        1.1.1 象甲类害虫的发生与危害第9-10页
        1.1.2 象甲类害虫的防治现状第10-11页
    1.2 三种象甲害虫的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brandti第11-13页
        1.2.2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chinensis第13-14页
        1.2.3 核桃长足象Alcidodesjuglans第14-17页
    1.3 物理捕捉装置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1 昆虫捕捉网的研究概述第18页
        1.3.2 其他捕捉网的应用第18-19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0-23页
    2.1 捕捉网的设计第20-21页
        2.1.1 捕捉网的制作原理第20页
        2.1.2 捕捉网的结构第20-21页
    2.2 捕捉网的应用第21-22页
        2.2.1 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的捕捉试验第21-22页
            2.2.1.1 试验地概况第21页
            2.2.1.2 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的危害情况第21页
            2.2.1.3 捕捉网悬挂高度对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成虫捕捉效果的影响第21页
            2.2.1.4 不同规格网孔的捕捉网对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成虫捕捉效果的影响第21页
            2.2.1.5 不同胶带阻止臭椿树象甲害虫上树的效果第21-22页
        2.2.2 核桃长足象的捕捉试验第22页
            2.2.2.1 试验地点概况第22页
            2.2.2.2 核桃长足象的危害情况第22页
            2.2.2.3 核桃长足象年捕捉量第22页
    2.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第22-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3-31页
    3.1 捕捉网结构示意图第23-24页
    3.2 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的捕捉效果第24-29页
        3.2.1 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的危害情况第24-25页
        3.2.2 捕捉网悬挂高度对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成虫捕捉效果的影响第25页
        3.2.3 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成虫单网年最大捕捉量第25-26页
        3.2.4 不同规格网孔的捕捉网对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成虫捕捉效果的影响第26-27页
        3.2.5 年捕捉量的动态变化第27页
        3.2.6 捕捉种类与捕捉总量的关系第27-28页
        3.2.7 不同规格胶带阻止臭椿树象甲害虫上树的效果第28-29页
        3.2.8 捕捉网对非目标害虫的捕捉第29页
    3.3 核桃长足象的捕捉试验第29-31页
        3.3.1 核桃长足象的危害情况第29-30页
        3.3.2 核桃长足象年捕捉量与成虫种群动态预测第30页
        3.3.3 核桃长足象单网年捕捉量随时间动态变化分析第30-31页
4 讨论第31-34页
    4.1 影响象甲类害虫捕捉网效果的因素第31-32页
        4.1.1 网孔大小第31页
        4.1.2 悬挂高度第31-32页
        4.1.3 其他因素第32页
    4.2 捕捉网对非目标害虫的影响第32页
    4.3 捕捉网的应用前景第32-34页
5 结论第34-35页
    5.1 象甲类害虫捕捉网的设计第34页
    5.2 象甲类害虫捕捉网的应用第34-35页
主要创新点第35-36页
附图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3页
致谢第43-4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科技成果及奖励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省拜泉县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
下一篇:荔枝蝽平腹小蜂的寄生嗅觉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