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summary | 第4-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 阿司匹林丁香酚酯的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1 阿司匹林的理化性质和用途 | 第9-11页 |
1.2 丁香酚的理化性质和用途 | 第11-13页 |
1.3 阿司匹林丁香酚酯的研究背景 | 第13页 |
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丁香酚代谢产物的合成 | 第15-29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15-16页 |
1.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5页 |
1.2 药物与试剂 | 第15-16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6-19页 |
2.1 丁香酚-β-D-葡萄糖醛酸的合成 | 第16-17页 |
2.2 丁香酚磺酸钠的合成 | 第17-18页 |
2.3 3 -(4-羟基-3-甲氧苯基)-丙烯基-1,2-环氧乙烷的合成 | 第18页 |
2.4 3 -(4-羟基-3-甲氧苯基)-丙烷-1,2-二醇的合成 | 第18-1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9-20页 |
3.1 丁香酚-β-D-葡萄糖醛酸 | 第19页 |
3.2 丁香酚磺酸钠 | 第19-20页 |
3.3 3 -(4-羟基-3-甲氧苯基)-丙烯基-1,2-环氧乙烷 | 第20页 |
3.4 3 -(4-羟基-3-甲氧苯基)-丙烷-1,2-二醇 | 第20页 |
4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图谱 | 第20-28页 |
4.1 丁香酚-2,3,4-O-三乙酰基-β-D-葡萄糖醛酸甲酯 | 第21-22页 |
4.2 丁香酚-β-D-葡萄糖醛酸 | 第22-24页 |
4.3 丁香酚磺酸钠 | 第24-25页 |
4.4 3 -(4-羟基-3-甲氧苯基)-丙烯基-1,2-环氧乙烷 | 第25-27页 |
4.5 3 -(4-羟基-3-甲氧苯基)-丙烷-1,2-二醇 | 第27-28页 |
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AEE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29-47页 |
1 试验动物与仪器试剂 | 第30-31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30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30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1-33页 |
2.1 给药方案和血浆样品的采集 | 第31页 |
2.2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31页 |
2.3 色谱和质谱条件 | 第31-32页 |
2.4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2页 |
2.5 专属性、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考察 | 第32-33页 |
2.6 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 | 第33页 |
2.7 稳定性考察 | 第33页 |
2.8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45页 |
3.1 方法专属性 | 第33-35页 |
3.2 标准曲线与定量限 | 第35页 |
3.3 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 | 第35-36页 |
3.4 稳定性 | 第36页 |
3.5 血药浓度 | 第36-37页 |
3.6 药代动力学参数 | 第37-45页 |
4 讨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AEE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质量平衡研究 | 第47-69页 |
1 试验动物与仪器试剂 | 第47-49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47-48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48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8页 |
1.4 色谱和质谱条件 | 第48-4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9-52页 |
2.1 给药方案和尿样收集 | 第49页 |
2.2 尿液样品的处理 | 第49页 |
2.3 样品分析的色谱与质谱条件 | 第49-51页 |
2.4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51-52页 |
2.5 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 | 第52页 |
2.6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66页 |
3.1 专属性 | 第52-54页 |
3.2 标准曲线与定量限 | 第54-55页 |
3.3 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 | 第55-56页 |
3.4 尿液收集量和代谢物浓度 | 第56-61页 |
3.5 代谢质量平衡分析 | 第61-66页 |
4 讨论 | 第66-69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介 | 第77-78页 |
导师简介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