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震损后钢管混凝土构件耐火性能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钢管混凝土的特点及发展第10-11页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相关研究现状第12-20页
        1.3.1 往复荷载作用下的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第12-14页
        1.3.2 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性能研究第14-17页
        1.3.3 结构或构件经历地震及次生火灾作用下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1.4 文献综述小结第20-21页
    1.5 主要研究工作第21-22页
第2章 钢管混凝土构件滞回性能研究第22-38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2-25页
        2.2.1 材料本构关系模型第22-25页
        2.2.2 单元、界面接触和边界条件选取第25页
    2.3 模型验证第25-28页
    2.4 钢管混凝土柱往复荷载作用下全过程分析第28-31页
        2.4.1 典型算例参数选取第28-29页
        2.4.2 破坏形态第29-30页
        2.4.3 荷载-位移曲线分析第30-31页
    2.5 影响参数分析第31-37页
        2.5.1 轴压比第32-33页
        2.5.2 钢管壁厚度第33-34页
        2.5.3 钢材强度第34-35页
        2.5.4 混凝土强度第35-36页
        2.5.5 长细比第36-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钢管混凝土构件耐火性能研究第38-61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钢管混凝土构件耐火试验数据统计第38-43页
        3.2.1 普通钢管混凝土柱耐火试验数据第38-42页
        3.2.2 内配型钢钢管混凝土柱耐火试验数据第42-43页
        3.2.3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耐火试验数据第43页
    3.3 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3-49页
        3.3.1 钢材及混凝土的热工参数第43-45页
        3.3.2 模型建立第45-47页
        3.3.3 有限元模型验证第47-49页
    3.4 耐火极限有限元分析第49-56页
        3.4.1 高温下钢材和混凝土本构关系第49-50页
        3.4.2 模型建立第50-51页
        3.4.3 模型验证第51-56页
    3.5 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计算公式整理第56-60页
        3.5.1 均匀受火第57-58页
        3.5.2 非均匀受火第58-60页
    3.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4章 震损后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耐火性能研究第61-78页
    4.1 引言第61页
    4.2 损伤指数第61-68页
        4.2.1 圆钢管混凝土构件损伤指数第61-62页
        4.2.2 方钢管混凝土构件损伤指数第62-68页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8页
    4.4 圆钢管混凝土柱震后耐火性能算例分析第68-73页
        4.4.1 震后耐火极限计算及变形情况第70页
        4.4.2 破坏模态分析第70页
        4.4.3 损伤机理分析第70-72页
        4.4.4 损伤指数对震后耐火性能的影响分析第72-73页
    4.5 方钢管混凝土柱震后耐火性能算例分析第73-77页
        4.5.1 震后损伤及破坏形态分析第74-75页
        4.5.2 震后火灾下破坏形态对比及耐火极限计算第75-77页
    4.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结论第78-79页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致谢第86-87页
附录A: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88页
附录B: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肘节位移放大机制的黏滞阻尼器减震结构分析与设计
下一篇:体育场管桁架倒塌分析及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