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巷道压力论文

层状围岩巷道塑性区与稳定性控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课题研究意义及选题背景第11页
    1.2 国内外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1-16页
        1.2.1 层状围岩巷道与塑性区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层状围岩巷道破坏机理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5-16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页
    1.4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层状围岩分类及其巷道塑性区影响因素第18-36页
    2.1 层状围岩分类第18-23页
        2.1.1 水平层状围岩第18-20页
        2.1.2 倾斜层状围岩第20-21页
        2.1.3 交错型围岩第21-23页
    2.2 层状围岩力学特性与破坏第23-27页
        2.2.1 层状围岩力学特性第23-25页
        2.2.2 层状围岩破坏分析第25-27页
    2.3 巷道围岩塑性区影响因素第27-31页
        2.3.1 可理论计算分析因素第27-29页
        2.3.2 巷道围岩主应力第29-31页
        2.3.3 其他影响因素第31页
    2.4 层状围岩巷道受力分析第31-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层状围岩巷道塑性区分布特征与成因第36-64页
    3.1 Flac3D简介第36-37页
    3.2 水平层状围岩巷道塑性区第37-50页
        3.2.1 上硬下软型分层第37-42页
        3.2.2 上软下硬型分层第42-47页
        3.2.3 中间软弱型分层第47-50页
    3.3 倾斜层状围岩巷道塑性区第50-61页
        3.3.1 上硬下软型分层第50-54页
        3.3.2 上软下硬型分层第54-59页
        3.3.3 中间软弱型分层第59-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4页
第四章 层状围岩巷道塑性区扩展规律与特性第64-76页
    4.1 层状围岩巷道塑性区扩展规律第64-67页
    4.2 层状围岩巷道塑性区扩展特性第67-72页
        4.2.1 尖端突破性第67-69页
        4.2.2 环绕发育性第69-71页
        4.2.3 隔层发育性第71-72页
    4.3 层状围岩巷道塑性区与稳定性控制第72-73页
        4.3.1 层状围岩巷道稳定性控制原理第72-73页
        4.3.2 层状围岩巷道稳定性控制原则第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6页
第五章 工程实践第76-84页
    5.1 工程概况第76-78页
        5.1.1 煤矿概况第76页
        5.1.2 -900m轨道石门破坏特征第76-78页
    5.2 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与破坏第78-79页
    5.3 -900m支护方案设计第79-81页
    5.4 数据监测与分析第81-83页
    5.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8页
    6.1 主要结论第84-85页
    6.2 展望第85-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致谢第92-93页
附录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丹江口水库水质评价与预测模型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白渔潭水电厂#8机组励磁系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