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基因差异表达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1.1 分析基因差异表达的意义 | 第11页 |
1.1.2 分析基因差异表达常用方法 | 第11-12页 |
1.2 RACE技术原理及应用 | 第12-13页 |
1.2.1 RACE原理 | 第12-13页 |
1.2.2 RACE技术的优缺点 | 第13页 |
1.3 MYB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3.1 MYB的起源 | 第13页 |
1.3.2 MYB基因的结构 | 第13-15页 |
1.3.3 MYB家族的生物学功能 | 第15-17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银桂和丹桂花瓣的cDNA-AFLP差异分析 | 第19-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2.1.2 质粒载体与菌株 | 第19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2.1.4 溶液的配制 | 第19-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6页 |
2.2.1 花瓣RNA的提取 | 第20-21页 |
2.2.2 R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21页 |
2.2.3 RNA的反转录 | 第21-22页 |
2.2.4 双链cDNA的合成 | 第22页 |
2.2.5 双链cDNA的双酶切和接头的连接 | 第22-23页 |
2.2.6 连接产物的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 | 第23页 |
2.2.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 | 第23-24页 |
2.2.8 差异片段的回收 | 第24页 |
2.2.9 目的片段的连接与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4-26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9页 |
2.3.1 RNA的提取 | 第26页 |
2.3.2 cDNA-AFL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 第26-31页 |
2.3.3 银桂和丹桂花瓣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31-39页 |
2.4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桂花OfMYB1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1-4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41页 |
3.1.2 质粒载体与菌株 | 第41页 |
3.1.3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3.2 方法 | 第41-43页 |
3.2.1 花瓣RNA的提取 | 第41页 |
3.2.2 RNA的反转录 | 第41页 |
3.2.3 RACE法扩增丹桂MYB基因3’端和5’端cDNA序列 | 第41-4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3.3.1 RACE法扩增丹桂MYB基因3’端cDNA序列 | 第43-44页 |
3.3.2 RACE法扩增丹桂MYB基因5’端cDNA序列 | 第44-45页 |
3.3.3 桂花OfMYB1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 | 第45页 |
3.3.4 同源性分析 | 第45-48页 |
3.4 讨论 | 第48-49页 |
第四章 OfMYB1转录因子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49-55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49页 |
4.1.2 质粒载体、菌株与试剂 | 第49页 |
4.1.3 实验溶液 | 第4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4.2.1 35S-OfMYB1-GFP-NOS超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49-50页 |
4.2.2 拟南芥叶片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50页 |
4.2.3 35S-OfMYB1-GFP-NOS重组载体转化拟南芥叶片原生质体 | 第50-51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4.3.1 35S-OfMYB1-GFP-NOS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51-52页 |
4.3.2 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亚细胞定位观察 | 第52-53页 |
4.4 讨论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