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 一、学术史回顾 | 第9-20页 |
|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 三、主要讨论的问题 | 第21-22页 |
| 四、方法论 | 第22-23页 |
| 五、几点说明 | 第23-26页 |
| (一) 灾异概念的界定 | 第23-25页 |
| (二) 本论文研究断限的说明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应对水旱灾害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 | 第26-45页 |
| 一、大禹治水与禹步 | 第27-32页 |
| 二、商汤祷雨到焚巫尫 | 第32-36页 |
| 三、雩祭与作土龙 | 第36-43页 |
| 四、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日食、虫灾、地震、火灾、疾疫救助方式及其非理性因素 | 第45-67页 |
| 一、日食救助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 | 第45-52页 |
| (一) 日食之记载 | 第45-47页 |
| (二) 日食之救助 | 第47-52页 |
| 二、虫灾救助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 | 第52-54页 |
| (一) 虫灾之记载 | 第52-53页 |
| (二) 虫灾之救助 | 第53-54页 |
| 三、地震救助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 | 第54-55页 |
| (一) 地震之记载 | 第54页 |
| (二) 地震之解释 | 第54-55页 |
| (三) 地震之救助 | 第55页 |
| 四、火灾救助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 | 第55-58页 |
| (一) 火灾之记载 | 第55-56页 |
| (二) 火灾之解释 | 第56-57页 |
| (三) 火灾之救助 | 第57-58页 |
| 五、疾疫救助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 | 第58-64页 |
| (一) 疾疫之记载 | 第58-59页 |
| (二) 疾疫之解释 | 第59-60页 |
| (三) 疾疫之救助 | 第60-64页 |
| 六、其它灾异救助中的非理性因素 | 第64-65页 |
| 七、小结 | 第65-67页 |
| 第四章 应对灾异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分析 | 第67-95页 |
| 一、救助与巫术原理 | 第67-75页 |
| (一) 巫术原理 | 第67-70页 |
| (二) 农业文明与巫术 | 第70-74页 |
| (三) 巫术的礼制化 | 第74-75页 |
| 二、巫术与阴阳五行 | 第75-86页 |
| (一) 巫术与阴阳 | 第75-78页 |
| (二) 巫术与五行 | 第78-80页 |
| (三) 巫术与阴阳五行 | 第80-86页 |
| 三、阴阳五行观念下的灾异观 | 第86-93页 |
| (一) 阴阳五行灾异观的形成 | 第86-89页 |
| (二) 阴阳五行灾异观的应用 | 第89-92页 |
| (三) 阴阳五行灾异观的影响 | 第92-93页 |
| 四、小结 | 第93-95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95-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17页 |
| 致谢 | 第117-11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