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

基因工程药物人干扰素-γ体外重折叠复性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页
绪论第13-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50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基因工程药物第15-19页
        1.2.1 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第16页
        1.2.2 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第16-17页
        1.2.3 基因工程药物的现状第17-19页
    1.3 基因重组蛋白质在E. coli和其它细胞中的表达第19-20页
    1.4 基因重组蛋白质包涵体的体外重折叠复性第20-35页
        1.4.1 包涵体的性质第20-21页
        1.4.2 包涵体的形成第21-22页
        1.4.3 包涵体的分离和溶解第22-24页
            1.4.3.1 包涵体的分离第22页
            1.4.3.2 包涵体的溶解第22-24页
        1.4.4 蛋白质的复性机理第24-25页
            1.4.4.1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第24页
            1.4.4.2 蛋白质体外折叠复性的机理与过程第24-25页
        1.4.5 包涵体蛋白质体外折叠复性方法第25-35页
            1.4.5.1 稀释和透析复性第25-26页
            1.4.5.2 添加促进剂协助复性第26-28页
            1.4.5.3 分子伴侣协助蛋白质复性第28-32页
            1.4.5.4 层析复性第32-35页
    1.5 人干扰素-γ第35-41页
        1.5.1 干扰素的分类第36页
        1.5.2 IFN-γ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作用第36-37页
            1.5.2.1 IFN-γ的理化性质第36页
            1.5.2.2 IFN-γ的生物学作用第36-37页
        1.5.3 IFN-γ的分子生物学第37-38页
            1.5.3.1 IFN-γ的基因第37页
            1.5.3.2 IFN-γ的受体和诱导因子第37-38页
            1.5.3.3 IFN-γ的作用机制第38页
        1.5.4 IFN-γ的分子结构和空间构象第38-40页
            1.5.4.1 IFN-γ的分子结构第38-39页
            1.5.4.2 IFN-γ的空间构象第39-40页
        1.5.5 IFN-γ的生产方法第40页
        1.5.6 复性后重组人IFN-γ的检测方法第40-41页
    1.6 研究思路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50页
第二章 重组人干扰素-γ基因工程菌的发酵第50-63页
    2.1 引言第50-51页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1-52页
        2.2.1 实验材料第51页
            2.2.1.1 菌种第51页
            2.2.1.2 培养基第51页
        2.2.2 实验仪器第51-52页
    2.3 实验方法第52-53页
        2.3.1 菌种活化第52页
        2.3.2 种子培养第52页
        2.3.3 发酵培养第52页
        2.3.4 培养和诱导时间第52页
        2.3.5 培养基组成的影响第52-53页
        2.3.6 发酵条件的影响第53页
    2.4 分析方法第53-54页
        2.4.1 菌体浓度测定第53页
        2.4.2 人干扰素-γ表达量测定第53-54页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4-61页
        2.5.1 人干扰素-γ基因工程菌的生长第54页
        2.5.2 人干扰素-γ的表达情况第54-55页
        2.5.3 不同培养、诱导时间对菌体生长和重组人干扰素-γ表达的影响第55-57页
        2.5.4 葡萄糖、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对工程菌生长和重组人干扰素-γ表达水平的影响第57-59页
        2.5.5 发酵条件对工程菌生长和重组人干扰素-γ表达水平的影响第59-61页
    2.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3页
第三章 重组人干扰素-γ包涵体的制备、洗涤溶解及稀释复性研究第63-79页
    3.1 引言第63-64页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64-65页
        3.2.1 实验材料第64-65页
        3.2.2 实验仪器第65页
    3.3 实验方法第65-66页
        3.3.1 包涵体的制备第65-66页
        3.3.2 包涵体的洗涤第66页
        3.3.3 包涵体的溶解第66页
        3.3.4 包涵体溶解蛋白的稀释复性第66页
    3.4 分析方法第66-69页
        3.4.1 包涵体纯度测定第66-67页
        3.4.2 蛋白浓度测定第67页
        3.4.3 重组人干扰素-γ活性测定第67-69页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9-75页
        3.5.1 细胞破碎与包涵体制备第69页
        3.5.2 重组人干扰素-γ包涵体的洗涤和溶解第69-71页
        3.5.3 重组人干扰素-γ包涵体的稀释复性研究第71-75页
            3.5.3.1 重组人干扰素-γ包涵体变性蛋白浓度对复性的影响第71-72页
            3.5.3.2 尿素浓度对重组人干扰素-γ复性的影响第72页
            3.5.3.3 温度对重组人干扰素-γ复性的影响第72-73页
            3.5.3.4 pH对重组人干扰素-γ复性的影响第73-74页
            3.5.3.5 NaCl浓度对重组人干扰素-γ复性的影响第74-75页
            3.5.3.6 脉冲加样对重组人干扰素-γ复性的影响第75页
    3.6 本章小结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第四章 重组人干扰素-γ包涵体的离子交换层析复性研究第79-98页
    4.1 引言第79-81页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81-82页
        4.2.1 实验材料第81页
        4.2.2 实验仪器第81-82页
    4.3 实验方法第82-83页
        4.3.1 重组人干扰素-γ包涵体溶解蛋白的制备第82页
        4.3.2 离子交换层析复性包涵体溶解蛋白第82-83页
        4.3.3 体积排阻层析分析复性蛋白样品第83页
    4.4 分析方法第83-84页
        4.4.1 蛋白浓度测定第83-84页
        4.4.2 SDS-PAGE第84页
        4.4.3 重组人干扰素-γ活性测定第84页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4-94页
        4.5.1 SP离子交换柱对重组人干扰素-γ的吸附作用第84-85页
        4.5.2 尿素梯度离子交换层析复性重组人干扰素-γ第85-87页
        4.5.3 上样量对重组人干扰素-γ复性的影响第87-89页
        4.5.4 流速对重组人干扰素-γ复性的影响第89-90页
        4.5.5 尿素梯度长度对重组人干扰素-γ复性的影响第90-92页
        4.5.6 尿素终浓度对重组人干扰素-γ复性的影响第92-93页
        4.5.7 体积排阻层析对离子交换层析复性样品的分析第93-94页
    4.6 本章小结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98页
第五章 重组人干扰素-γ包涵体的扩张床吸附层析复性研究第98-119页
    5.1 引言第98-100页
    5.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100-101页
        5.2.1 实验材料第100页
        5.2.2 实验仪器第100-101页
    5.3 实验方法第101-102页
        5.3.1 重组人干扰素-γ包涵体变性液的制备第101页
        5.3.2 重组人干扰素-γ基因工程菌细胞溶解液的制备第101页
        5.3.3 扩张床吸附层析复性包涵体变性液第101-102页
    5.4 分析方法第102-103页
        5.4.1 rhIFN-γ蛋白浓度测定第102-103页
        5.4.2 SDS-PAGE电泳第103页
        5.4.3 rhIFN-γ活性测定第103页
    5.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3-116页
        5.5.1 扩张床对rhIFN-γ基因工程菌细胞溶解液和包涵体变性液的吸附作用第103-106页
        5.5.2 PBS缓冲液浓度的选择第106-107页
        5.5.3 不同尿素浓度下的线性流速对膨胀率的影响第107-108页
        5.5.4 尿素梯度扩张床吸附层析复性重组人干扰素-γ第108-110页
        5.5.5 膨胀率对重组人干扰素-γ复性的影响第110-111页
        5.5.6 尿素梯度长度对重组人干扰素-γ复性的影响第111-113页
        5.5.7 尿素终浓度对重组人干扰素-γ复性的影响第113-114页
        5.5.8 上样量对重组人干扰素-γ复性的影响第114-116页
    5.6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19页
第六章 小分子伴侣sht GroEL191-345协助重组人干扰素-γ包涵体复性的研究第119-135页
    6.1 引言第119-120页
    6.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120-121页
        6.2.1 实验材料第120-121页
            6.2.1.1 质粒与宿主菌第120-121页
            6.2.1.2 培养基第121页
            6.2.1.3 实验材料第121页
        6.2.2 实验仪器第121页
    6.3 实验方法第121-124页
        6.3.1 小分子伴侣的发酵制备第121-122页
            6.3.1.1 菌种活化第121-122页
            6.3.1.2 种子培养第122页
            6.3.1.3 发酵培养第122页
            6.3.1.4 细胞收集和破碎第122页
        6.3.2 小分子伴侣的分离纯化第122-123页
            6.3.2.1 Ni-NTA亲和层析第122-123页
            6.3.2.2 脱盐及浓缩第123页
        6.3.3 重组人干扰素-γ包涵体的制备、洗涤和溶解第123页
        6.3.4 游离小分子伴侣协助rhIFN-γ复性第123-124页
            6.3.4.1 复性温度和时间对rhIFN-γ复性的影响第123页
            6.3.4.2 小分子伴侣sht GroEL191-345协助复性与稀释复性效果的比较第123-124页
        6.3.5 固定化小分子伴侣协助rhIFN-γ复性第124页
            6.3.5.1 小分子伴侣GroEL191-345的固定化第124页
            6.3.5.2 固定化小分子伴侣GroEL191-345的分批复性第124页
    6.4 分析方法第124-125页
        6.4.1 菌体浓度测定第124页
        6.4.2 葡萄糖浓度的测定第124-125页
        6.4.3 蛋白浓度测定第125页
        6.4.4 SDS-PAGE电泳第125页
        6.4.5 重组人干扰素-γ活性测定第125页
    6.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25-133页
        6.5.1 小分子伴侣sht GroEL191-345在发酵罐中的表达第125-126页
        6.5.2 小分子伴侣sht GroEL191-345的分离纯化第126-129页
        6.5.3 游离小分子伴侣对rhIFN-γ复性的影响第129-131页
            6.5.3.1 复性温度和时间对小分子伴侣协助rhIFN-γ复性的影响第129-130页
            6.5.3.2 小分子伴侣sht GroEL191-345协助复性与稀释复性效果的比较第130-131页
        6.5.4 固定化小分子伴侣对重组人干扰素-γ复性的影响第131-132页
        6.5.5 固定化小分子伴侣sht GroEL191-345的重复使用第132-133页
    6.6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5页
第七章 重折叠人干扰素-γ的结构表征和复性方法的比较第135-143页
    7.1 引言第135-136页
    7.2 实验仪器第136页
    7.3 实验方法第136页
    7.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36-141页
        7.4.1 重折叠人干扰素-γ的结构特性分析第136-138页
        7.4.2 复性方法的比较第138-141页
            7.4.2.1 复性机理的比较第138-139页
            7.4.2.2 复性效果的比较第139-141页
    7.5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3页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第143-146页
    8.1 结论第143-144页
    8.2 建议第144-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作者简介第147-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厂煤粉炉直接联产高硅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微波神经网络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