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柔性视觉检测站传感器标定与机器人本体校准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4页
    1.1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第7页
    1.2 柔性视觉检测站概述第7-10页
        1.2.1 检测站测量原理第8-9页
        1.2.2 检测站工作过程第9页
        1.2.3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9-10页
    1.3 摄像机与传感器标定技术的发展第10-12页
        1.3.1 摄像机标定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结构光传感器标定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机器人本体校准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线结构光视觉传感器及其标定技术第14-27页
    2.1 视觉传感器概述第14-17页
        2.1.1 传感器数学模型第14-15页
        2.1.2 空间圆孔测量原理第15-17页
        2.1.3 关键器件选型第17页
    2.2 摄像机标定技术第17-23页
        2.2.1 视觉测量常用坐标系第17-19页
        2.2.2 摄像机模型第19-21页
        2.2.3 基于任意位姿平面靶标的标定技术第21-23页
    2.3 传感器标定技术第23-26页
        2.3.1 透视模型中的交比不变性原理第23-25页
        2.3.2 基于任意位姿平面靶标及交比不变性的传感器标定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测量机器人本体校准技术第27-42页
    3.1 UP50N 型机器人介绍第27-28页
    3.2 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第28-32页
        3.2.1 D-H 模型第28-31页
        3.2.2 求解A 矩阵第31-32页
    3.3 机器人微分运动学第32-35页
    3.4 基于距离误差的机器人本体校准方法第35-41页
        3.4.1 位置误差与连杆参数的关系第35-37页
        3.4.2 距离误差及其与位置误差的关系第37-40页
        3.4.3 等距校准模型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标定及校准实验第42-48页
    4.1 摄像机标定实验第42-43页
    4.2 传感器标定实验第43-45页
    4.3 测量机器人本体校准实验第45-47页
        4.3.1 生成机器人球面指令第45-46页
        4.3.2 实验数据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8-50页
    5.1 全文总结第48页
    5.2 工作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省级气象网络安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侵权诉讼制度研究--以因果关系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