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背景和意义 | 第11-18页 |
1.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背景 | 第11-15页 |
1.1.1 法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社会文化背景 | 第13-14页 |
1.1.3 国际背景 | 第14-15页 |
1.2 利用影响力受贿行为入罪的意义 | 第15-18页 |
1.2.1 彰显了我国的反腐决心 | 第16页 |
1.2.2 阻击腐败期权化的现象 | 第16-17页 |
1.2.3 对权力产生有效的约束 | 第17-18页 |
第2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及司法认定 | 第18-37页 |
2.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构成要件 | 第18-32页 |
2.1.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 | 第18页 |
2.1.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观方面 | 第18-25页 |
2.1.3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 | 第25-31页 |
2.1.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观方面 | 第31-32页 |
2.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司法认定 | 第32-37页 |
2.2.1 正确区别受贿与接受馈赠和合理报酬 | 第32-34页 |
2.2.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关系问题 | 第34-37页 |
第3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立法上的不足与完善 | 第37-46页 |
3.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立法上存在的不足 | 第37-40页 |
3.1.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对象范围太窄 | 第37页 |
3.1.2 “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规定不妥 | 第37-38页 |
3.1.3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资格刑缺失 | 第38-39页 |
3.1.4 单位利用影响力受贿行为尚未入罪 | 第39页 |
3.1.5 缺乏对应的“对有影响力者行贿罪” | 第39-40页 |
3.2 完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建议 | 第40-46页 |
3.2.1 扩大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对象范围 | 第40-43页 |
3.2.2 取消“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规定 | 第43-44页 |
3.2.3 增设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资格刑 | 第44页 |
3.2.4 增设单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 第44-45页 |
3.2.5 设立“对有影响力者行贿罪”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0页 |